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问题探讨
2017-11-29 03:18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问题探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共性技术是一种可以促进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创新的
内容摘要:共性技术是一种可以促进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作为产业进步和升级的技术平台,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开发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体制改革后共性技术开发组织主体缺位、共性技术开发组织选择不当造成有限的资源浪费等。因此,研究如何在共性技术开发时选择一种比较有效的开发组织形式,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模型,并探讨了其复杂性、共享性、重要性和风险性的量化问题。
关键词:产业共性技术 开发组织 形式选择
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和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整体而言,共性技术是一种可以促进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作为产业进步和升级的技术平台,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开发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科技体制改革后共性技术开发组织主体缺位、共性技术开发组织选择不当造成有限的资源浪费等。从目前的共性技术开发实际来看,涉及到的组织形式较多,如国家科技计划、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单个企业、科研院所、大学、产学研合作组织等,如何在共性技术开发时选择一种比较有效的开发组织形式,以便提高效率、降低资源浪费,这个问题目前学界关注不多,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一个简单的原则性选择模型,希望能够为此问题的研究提供思路。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模型构建方法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模型拟采用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法进行设计。霍尔三维结构将
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逻辑维是指在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虽然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是用来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的,但对于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形式选择这样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活动,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选取影响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以这三个因素为三维,构建一个共性技术开发形式选择的模型。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模型构建
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选择模型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为三维选择模型,即分别从共性技术的重要性维度、共享性维度和开发的风险性维度进行考查,对于在以上三个维度表现不同的共性技术采用不同的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形式(见图1)。总体而言,在三个维度总衡量结果比较高的共性技术,更多偏重于选择政府主导(引导)或技术合作开发组织进行开发。
(一)重要性维度
根据重要性,可以把共性技术划分为关键产业共性技术、基础性产业共性技术和一般产业共性技术。越重要的共性技术越需要用政府主导(引导)、技术合作开发组织等组织形式开发。
(二)共享性维度
该维度包含共性技术的共享性和外溢性两个因素。在相关文献中,从共性技术的共享性出发,将共性技术分为产业间共性技术、产业内共性技术和企业内共性技术,共性技术的共享性越强,越需要选择政府主导(引导)、技术合作开发组织等形式予以开发。技术的外溢性指由于该技术的存在,引起的除直接技术转让之外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