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经济学分析及探讨
2017-12-05 01:2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经济学分析及探讨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中国自然垄断行业属于垄断的一种形式,具有自然垄断的一般
摘要:中国自然垄断行业属于垄断的一种形式,具有自然垄断的一般特征和特点;同时,中国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是在转型经济和不完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形成的,又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这样一种管制条件下,中国自然垄断行业失去了原本应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再加上垄断自身存在的由于缺乏竞争所导致的种种弊端,使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已经成为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经济学分析
一、自然垄断行业的界定
一般认为,不是人为限制而是由于技术因素或独特的经济原因而形成的垄断或寡头垄断谓之自然垄断。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个厂商U形平均成本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可能一直处于下降阶段,那么在这个市场上让一个厂商提供所有供给可能是成本最低的,因而可能是最有效率。由于规模经济的因素作用,可能出现一个市场上仅有一个或很少几个厂商的垄断或半垄断情况,这种基于一个厂商平均成本在市场可容纳产量范围内不断下降而产生的垄断局面,被称为自然垄断,这样的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
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垄断行业不是通过政府管制人为地阻止其他厂商进入市场而形成的。行政垄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凭借行政权力扶持或培植一定范围的经营者,使之限制竞争从而形成垄断的状态和行为。但是,中国的自然垄断往往是与行政垄断相交织的,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表现在自然垄断行业国企运营的政企不分。自然垄断成了行政垄断的根由,自然垄断借助行政垄断成为了法定垄断,现实中,中国的自然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的维持已经演变成依赖政府的行政保护。在受管辖的自然垄断产业中,垄断企业在满足政府强制性标准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背离,对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危害。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自然垄断行业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自然垄断经营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比如网络性行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业务之间共用成本比较高,每用户平均成本随用户规模的扩大而递减,因而对于电信、自来水、煤气、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在一家企业为整体市场服务时,平均成本最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所谓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和服务的每一单位的平均成本出现下降的现象。范围经济效益是指由于生产产品种类的增加,进行联合生产的平均成本低于进行单独生产的平均成本的趋势。这都意味着规模越大的企业就会根据较低的平均成本定出较低的价格。我们可以通过图1得到说明。
如图1所示,它表示的就是自然垄断情况。垄断企业的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一直下降,形成了规模经济,这表明企业持续的规模收益递增。随着产量的提高,企业可以不断地降低价格,且保持一定的利润,因为这时它的平均成本是下降的,别的竞争者想要和垄断企业竞争是不可能的,一个大企业具有远高于小企业的效率,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大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成本,在成本上比小企业具有绝对优势。当一个企业是自然垄断的时候,它并不太关心有损于其垄断力量的新进入力量,一个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关键资源的所有或是政府的保护,要维持垄断地位是比较困难的,垄断利润吸引了进入市场,但是进入一个已经有自然垄断的市场并没有吸引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达不到垄断者所享有的同样的规模经济下的低成本。
对于完全竞争厂商,均衡产量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而对于自然垄断厂商均衡产量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但是小于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人们愿意为额外一单位产品支付的费用,它度量了社会消费额外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因此,在自然垄断条件下,消费者消费额外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利益超过了厂商的边际成本,也就是说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垄断厂商利润最大产出量过低,不是与社会利益一致的最优产出量,这种不一致性带来了广义的效率损失,均衡于低效率之中。图2显示了自然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