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国际经济形势变革,时间在中国1边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已经传递到全球,拉开了国际势力再次洗牌的大幕。最终的结果目前还没有决出来,但有1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剩者为王,通俗地讲,就是看谁能在这场消耗战中,顽强地坚持并取得相对好的成绩。较量是需要实力的,而实力是相对的,这不言而喻。这次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不同,有的损失惨痛,有的损失很轻。重新洗牌的前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不是看危机之前怎么样,而是看危机肆虐之后各方体力如何。
那么,中国目前的体力是个什么情况呢?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波及,导致外需走弱,1批外向型企业撑不住,倒了,相应的工人也就失业,嚷嚷了1通,尽管这个事被有些人放大,用来制造恐慌情绪,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但究其实这些个企业,自身是有很大的问题,压榨工人当血汗工厂不说,消耗大量能源、资源,造成严重污染,早就被骂得半死,现在由于危机来临,问题集中爆发,1些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又被骂个半死,总之政府永远不对,让这些企业存在是天大的错误,这些企业倒了又是天大的罪过,那些前边骂了后边骂的人们,就要好好地扪心自问1下,到底怎么样就满意了呢?
国内金融行业所受直接损失较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没有伤到根基,这1点说起来也怪,以前人家说中国金融体制落后,我们自己也认,但就是由于比较落后,没有跟国际全面接轨,去搞那些所谓的金融创新,反而在这场灾难中得以保全自己。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且不说具体情节是不是那么回事,也不论投资黄金是否恰当,从国际斗争战略的角度看,却是显而易见的正解。210年前的RB、10年前的东南亚,往事历历在目,不由你半点怀疑。如果在本次货币战争中,中国成为被剪羊毛的对象,那么大致的情节是:基础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国赚回大把外汇,某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境外热钱侵入埋伏下来,推高楼市、股市,最后集中撤退,在推高楼主、股市的过程中赚1笔,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再赚1笔,集中撤退时迅速换走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消耗乃至用光,人民币汇率急转直下跌成灰,几10年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毁于1旦,制造业体系遭到毁灭性打击,完了。然而很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没有发生,1些人急了,某人就说2009年就会发生这种事情,到时候人民币兑美元30∶1,等待中国的将是彻底的崩溃。问题是,某些国家的银行及对冲基金严重亏损,走上破产的绝路,都这个节骨眼上了,境外热钱都没有考虑撤退吗,反而眼睁睁地让其银行及对冲基金陷入绝境?这显然不符合基本常识,唯1能够解释得通的就是,境外热钱被套在中国的楼市和股市里,出不了局,楼市由于流动性差,1时缺乏接手盘;股市被中国自己搞了下来,放出大小非、大小限,疯狂地奔向全流通,钱被谁赚就不用说了。外汇方面则是实行管制,外汇集中在政府手里,达到近2万亿规模,人民币也不能自由兑换,这就保证了足以战胜任何敢于冒险的境外投机资本,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些渴望中国被剪羊毛、外汇储备消耗殆尽、人民币汇率跌成灰的人们,在无奈和恐惧的同时,只能发出中国2009年崩溃的梦呓,如果到了2009没有实现,还会无限期地延后,中国崩溃论说了不是1年两年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1方面高速增长,1方面问题层出不穷。刚开始的时候,外汇极端缺乏,技术又不行,攒点小钱去买人家的设备,人家卖给你淘汰产品,拉回来用不了的很多,活生生地被人家骗;辛辛苦苦地生产点东西,卖给人家,人家死命地压价;好不容易外汇越赚越多,有钱买技术了,人家不卖给你,合资给了人家市场,人家还是不给你技术;自己的资源大量消耗,等到去买人家的资源,人家不停地大涨价,全世界让中国买单;这还不算,动不动扯些人权之类的事情,鼓动这里闹独立、那里搞独立,恨不得把中国分裂成若干小国,连中国在外的公民也直接杀害…….诸如此类,凡有点爱国心的,即使不爱国但还有点公平心的,难免觉得很上火,就通过各种途径呐喊,发出救国图强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连绵不断,数次面临亡国,但都因为有着仁人志士,流过血,流过汗,中国1直走到了今天,成为唯1幸存的文明古国。要看1个国家的未来,只有去看她的历史。中国的特质在于韧性,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和问题,都能在超强的耐力长跑中,成为全世界的领袖。明白了这1点,你就会知道,目前面临的困难,比起历史上曾有的亡国时刻,比起310年前、210年前、10年前的困难,都是1些小的困难,有些人放大目前的困难,说些不着边际、无限恐慌的言论,似乎没有任何前程,如某人就讲子孙后代没有活路了,这都是些什么话?
应对当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有着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这许多国家以及他们的粉丝们听了,心里拔凉拔凉的就对了。外需1时不行了,内需就会跟上来,这就是辩证法。关于内需争吵的声音不绝于耳,攻击扩大内需政策的大有人在,主要是说中国人民很穷,存点小钱不敢花,谈内需不是骗人吗,人民苦哇,这么1煽情,附合的就有很多,破口大骂。首先是说人均收入很低,全世界倒数,单从数据上看,确实如此,但还有个购买力的问题,换算成美元是不多,但你在国内花,物价再和国外1比,那是老便宜了,国人消费的大米10几元1斤,苹果50元1个,面条60元1碗?事实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工资水平非常低,好多年不动弹,改革开放后,收入与物价才慢慢地涨上来,大家跟先前1比,分别翻了好多倍,改革开放前挣的工资就算不吃不喝全存下来,到今天也是白搭,什么意思?就是说中国的特殊情况,导致现在与1些国家相比,出现1个低收入、低消费的局面,对应的生产、生活的实物,则是比较滋润的,没有必要图什么虚名,单纯讲收入而忽略购买力,很不足取。当然了,如果住房、上学、看病这些带有公益事业性质的事情,政府多出些力,让大众自己少1些负担,那么大众会在其他的方面增加消费,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应更加明显。中国具有强大的基础生产能力,以前很多给外国人消费掉了,现在不缺外汇,外汇增长“说起来也是负担”,今后少给外国人消费,让自己国民多加消费,却是某些国家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们不希望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某些国家的鼓吹手们攻击扩大内需政策,根子里就是这么回事。
以上所说内需或者说消费,主要指生活方面的消费。生产方面的消费则涉及投资,当然投资也涉及生产。其实,中国应对目前的困难,投资仍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遇到就业不足的状况,可以人为地增加就业,1个流传的说法是,雇1批人挖坑,再雇1批人填土,这个过程中,雇员有事干、有工资,不至于落入失业无收入。投资自然不必这么搞,因为中国还有投资欠帐,就是基础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正在搞的铁路,国家财政现在有能力搞1些大项目,会拉动系列产业加速运转,相应地带来就业岗位,将来取得的成果由全民共享,不象挖坑、填土那样没有实际用途。
不管怎么说,中国GDP总量日益上升,在世界的排名不断往上挤,人均GDP相对不高,但人民币购买力很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下1步实行公益事业改革,扩大内需增长,同时加速启动新1轮投资,GDP持续增长没有问题,只是比例未必年年两位数,两位数增长有些过热,稍有放缓并不可怕。国际上积极的方面也有,资源、能源价格下降,西方也肯卖些技术了,都对中国发展有利。至于国内稳定更不成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但不会挨饿,吃得太好,胖人越来越多,有些孩子过早肥胖,富贵病也多了,要是能趁着国际上闹危机的氛围,改1改吃得太好的毛病,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好事,纵观中国的历史,只要不出现大饥慌,就能成就繁荣富强,推动新农村改革的意义,除了确保粮食安全,还有助于农民增收,这同样为某些势力所不乐见,攻击新农村改革的就是这么1类人,他们貌似为民请命,实则捣乱来着,不能让其得逞,也绝对不会得逞。
中国解决好自己的事情,就有了应对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资本。现行国际金融体制,就是1个美元霸权,他自己不努力干活,用霸权美元消费全世界的好东西,这还不算,其人民及政府不惜欠债消费,借钱打仗欺负弱小。所谓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欠债太多,想法子剪人家羊毛,以弥补欠债窟窿,结果在房市、股市以及期货市场失算,旧债还没还呢,又产生了新债务,救市的钱也想让别国埋单。美国这种行径损人不利己,首先是同阵营的欧洲极为不满,逼迫美国开会讨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美国无奈只好答应下来,但困兽犹斗,通过货币互换拉笼几个小国。当此微妙时刻,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和第3世界的代表,义不容辞地发出自己的声音,那就是争取积极的话语权,参与到制定新规则当中来,否则的话,就让他们同阵营的吵吵去好了,反正我们是不急的,他们救市时间紧迫,看看谁能耗得起时间?退1万步讲,就算当前的国际金融体制在口头上维持不变,事实上已经在改变了,易货贸易已经抬头,区域性的非美元结算贸易正在酝酿,美元霸权事实上将被架空,改革只是时间问题,而时间在中国1边。
具体到11.15在华盛顿召开的G20会议,立场基本已经清楚,美欧的共同之处是坚持西方主导,分歧在于谁做霸主,目前欧洲想夺了美国的权,美国则称全世界“离不开”其霸权;日本维护其主子美国,竟然在亚欧峰会上为美国代言,麻生在发言时把中国也拉了进来,既没有得到是中国的授权,也没有得到中国的追认;俄罗斯明言推翻美元霸权,主要是为了获得石油、天然气定价权;中国代表新兴经济体和第3世界,要求在国际金融领域得到应有的话语权,建立公正合理的多元化国际金融体系。主要的美中欧3方,维持美元霸权中欧不同意,推倒美元霸权美国不干;实行欧元霸权,美中不同意;实行多元化美欧不同意。估计谈不出什么实质协议,对于中国来说,应坚定自己的立场,紧抓代表广泛的道德制高点,别怕谈不来,不接美欧的烂招,做好自己的事情,还是那句话,时间在中国1边。
针对美国的危机,再发表1下自己的看法,论点是美国的危机还没有完。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美国的麻烦在于两个层面的战败
美国人民及其政府都不怕借债,这当然是需要有底气,毕竟,1旦破产可不好玩。他们的底气,是相信自己的战争能力,不管欠多少债,总会通过战争,掠夺到别国的财富,靠着战力的威吓,也能拐骗些银两。说到战争,就分为两个层面了,1个层面是金融战争,没有硝烟,不会直接打死人,却能搞来财富,这次主要针对中国的金融战争,从2005年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开始,到现在的战局摆在那里,没办法,中国只能要求更高的话语权了,作为胜利的1方,自然要摘个果子吃。另1个层面,自然就是打仗的战争了,远的不说, 9.11恐事件以后,美国打了阿富汗,又打了伊拉克,打阿富汗跟反恐有关,虽然阿富汗没什么财富可抢,也是要打1下,为美国人民出口气;至于打伊拉克,就跟反恐不大沾边,先是诬陷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是“情报有误”,只好改口说是为了伊拉克的民主,当全世界都是傻瓜,不就是为了抢油?伊拉克人以及其他1些阿拉伯人,早在战前就讨论过,大意是美国要打伊拉克,伊拉克招架不住,但美国打仗要花钱,包括战利品从哪里来,这些人1下子就想到了,是从伊拉克的石油里出,采取什么办法呢,就是袭击石油公司、石油管道、美国大兵,这样1来,就算美国占了伊拉克,采油的事不好办,结果正是发生了这种局面,美国占了伊拉克,绞死了萨达姆,但伊拉克国内乱套,爆炸声不断,成天里死人,弄得美国花了大钱打伊拉克,却不能通过充分开采伊拉克的石油,再卖个好价,以弥补战争烧掉的大把美元,从经济的角度看,美国仍然遭遇到惨败,至于以后能不能在伊拉克赚到钱,首先是不确定,再就是远水不解近渴。
有了伊拉克的教训,打伊朗的战争决心,迟迟下不了,伊核问题1时无解。趁着北京要开奥运会,格鲁吉亚就在美国的授意下,发动对南奥塞梯的进攻,结果是1向忍气吞声的俄罗斯,这1回利剑出鞘,3下5除2,把格鲁吉亚打趴下了,大大出乎美国的意料,事后弄几艘船开过去,在黑海耗了1阵子,撤了。俄罗斯玩得兴起,开着战略轰炸机到委内瑞拉兜了1圈,美国除了护航也没怎么的。世人看得清清楚楚,现在的美国不行了,偏偏还有人出来鼓噪,说什么花7000亿救市,不如拿这个钱跟中国打1仗,把中国的财富抢了去,对此,中国要防止狗急了跳墙,与俄罗斯联手,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事实上,也这么做了。俄罗斯其实也是为形势所迫,签了1直顶着的对华输油管道,不得不绑上了中国的战车,再怎么强人,形势比人强。
目前美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得不偿失
众所周知,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战略上扼住其他国家的能源咽喉,并且用伊拉克的石油,填补打仗的开销,再多赚的话,那就是战利品了,算盘打得不错。那么,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到目前,显然美国没有得逞,成为国内爆发危机的重要根源之1。
据美国国会服务机构2008.07.26公布的1份报告称,从2003年开始打伊拉克战争,美国政府花费了6480亿美元,而当年的越南战争耗资6860亿美元。到了今年的9月份,美联社又援引两名专家最新出版的1本书的内容说,至9月30日,即2008财政年度结束时,美国为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拨款达到8450亿美元,现今“烧钱”速度3倍于伊拉克战争早期阶段。主要战事结束后,联合国给予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在伊执行任务的授权,是到2008年的年底到期,然而美军仍想赖在伊拉克,就让伊拉克政府搞1份驻伊美军地位协议,以使美军继续驻扎合法化,原计划今年7月份正式签署,结果1拖再拖,待到草案1出来,引发伊拉克国内民众不满,组织了大规模游行,要求美军立即撤离,伊拉克政府就修改部分条款,到目前还在交涉当中。总之,美军1日不撤离伊拉克,就要以3倍于伊拉克战争早期阶段的速度,继续“烧钱”。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学的教授比尔姆斯,也曾经帮美国政府算了笔账,认为最终美国为伊拉克战付出的代价,可能超过2万亿美元。
根据“全球政策论坛”的调查,伊拉克储藏有大约2000亿桶的高品质原油,储量居世界第2,而且开采成本很低。伊拉克巴士拉大学经济学教授纳比利·马苏米在2007年的说法是,伊拉克已探明80块油田,当时正在开采的有20块,储量为1400亿桶。总之,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在上世纪70年代,伊拉克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美英的4家大石油公司被排除在外。伊拉克石油产量最高峰,是在1979年,当时达到了日产370万桶的规模。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前,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60万桶。直到2007年石油法通过的时候,伊拉克的石油产量比战前还要低1些。
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以后,美国当然想开采伊拉克的石油,只是,除了反美武装的袭击捣乱,当时沙特也站出来,说你美国无权开采伊拉克的石油,必须等到伊拉克新政府成立,再作处理。直到2005年的5月,萨达姆倒台后的首届正式政府,才得以艰难诞生,当年通过的伊拉克宪法草案中,有允许外国公司在石油工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条款,为美国在伊拉克采油提供了宪法依据。又到了2007年的7月,伊拉克才终于通过了多次修改的石油法草案,根据该法案,英国石油公司、壳牌以及埃克森美孚等英美石油巨头,可获得30年的伊拉克石油开采合同,其在合同的初期,可以获得75%的利润,直到开采成本完全被收回,此后仍可以继续获得20%的利润。伊拉克石油法案通过时,美国环保组织就宣称,按照这个石油产量分成协议,即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