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净化”(Katharsis)的古希腊词源本意为祛除罪过。悲剧使人“净化”无疑指人通过欣赏悲剧打通艺术悲剧与生活悲剧的通道,使艺术经验走向生活经历和体验.从而反映生活使人接受震撼和教益.从而达N,D灵提升、道德净化的El的。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另一版本的审美教育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不在教育范围之内,它指的是对于容易产生怜悯和恐惧情绪的人所产生的一种作用同狂欢节的紧张所产生的作用相似,……正是通过戏剧音乐的类似作用.才可以使一切人——只要他们容易产生怜悯和恐惧情绪——经受一番伴有快感的净化和慰藉”。
亚里士多德重视音乐不仅是作为教育家重视音乐对性格的影响同时更注重其净化功能。在政治篇》中他把阿弗洛斯管看作一种没有对观众起到好的道德影响的乐器.甚至有一种放荡的影响。对其使用将要限制在那些表演所产生的影响与其说是教诲不如说是一种去除情感的方式的情况之下”。音乐能够直接传达一种运动和刺激一种毅力,而这种运动和毅力是人心道德活动的基础。音乐依靠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运动而获得了道德性质.例如高亢的音调直接模仿激昂的心情。他主张通过音乐、绘画进行美感教育,在进行体育、美育,智育的过程中都必须进行德育。德育的任务是净化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冲动与欲望,培养”中庸”、”公正”、节制”、“勇敢“等美德。亚里士多德把”净化”作用的思想用以解释音乐他认为奥林普斯的诗歌能鼓舞其宗教狂热。节奏和乐调是一种最接近现实的模仿.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格。音乐调式在本质上不相同.听的人从每一条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有些调式使人悲伤庄重,像所谓的利底亚调式;还有一种能促成温和稳健的性格,这就是多利亚调式的特殊效果弗里几亚调式使人进入激动的狂暴之中。混合利底亚调式使人倾向悲伤和庄重或轻松。”承袭着亚里士多德思想的鲍埃修对音乐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他决不允许适用不符合他的要求的曲调、节奏、调式、乐器等等。他认为不同的调式表现不同的、特定的情绪并因而具有伦理教育意义,只有希腊的多里亚调式和弗里季亚调式可以保留.只有在这种调式基础上形成的乐调才可以保留,一切使人陶醉或悲哀情调的乐曲都必须排除。中世纪音乐美学思想认为”拨弹乐器可以宣告天堂.铃鼓预告肉体的灭亡……”鲍埃修则说:听过天使发白天堂的神奇歌声的人居然还要去听剧院的淫荡歌曲和花哨旋律,岂非荒唐!”就如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篇》中谈及的:如果我们聆听可以对心灵产生狂热影响的宗教旋律,他们就会得到恢复.好像经历了有疗效的净化治疗……那些感受到怜悯、害怕或其他情感的人一定明确地受到了这种方式的影响,在这样一种情感加于每个人的情况下,其他人也一定如此所有这些人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快乐的净化和救赎……”音乐的净化作用不仅能使宗教狂热的人安静下来,同时也能使受哀怜、恐惧以及其它情绪影响的人平静下来。也就是说音乐的净化作用是广泛的.有力的;各种情绪受到净化之后.心里感受到一种快感,而这种快感是无害的。
三、精神享受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篇》中谈及:大部分现在的人参与音乐是因为它所带来的愉悦的缘故……我们自己的本质不止是想能够适当的工作,还要以恰当的方式获得闲暇。闲暇是所有活动的唯一基本原则。”他允许音乐除用于教育外也可用于娱乐和心智的享受。因为“音乐不能只是为了一种益处而使用而是有许多,成为宣泄目的的辅助教育……以及通过放松和紧张过后的调剂来促进对文明的追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听音乐是高尚的享受,”无害的娱乐”,因为音乐”不仅含有美的因素,而且含有愉快的因素,幸福在于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人们承认音乐是一种最愉快地东西,无论是否伴有歌词。”柏拉图认为最好的音乐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但是,他不同意音乐艺术的尺度是娱乐”;亚里士多德则把音乐列入教育课程,就是为了让所有受教育者学会消遣闲暇,因为闲暇是人们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他认为:如果音乐是一个人在闲暇时间适宜的追求的话,那么它一定是使思想向上和对自由人有价值……演奏音乐的训练是对音乐进行良好判断的需要,年轻人都应该演奏乐器,而在年老时放弃他们将感谢在年轻时所学的这可以让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判断精美音乐和获得愉悦。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教益与快感兼而有之论者。他认为艺术能引起人的快感.具有审美价值;悲剧所产生的快感知识、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净化后的那种特殊的快感被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悲剧的快感”。悲剧给人快感.完整地事件给人快感,惊奇给人快感布景给人快感,音乐的节奏给人快感等等。
《荷马史诗》中曾有这样的名句:”只有它(音乐)才配被邀请到欢乐的宴会。中世纪音乐美学思想一般都具有很功利的教化目的,但是以鲍埃修为代表的音乐美学家还是谈道:长笛意味着对参加永恒的快乐的哭泣基萨拉琴给忠诚的信徒以永恒幸福颠覆不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