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2)

2013-11-10 01:02
导读:生,是生命的开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体现自身的强壮、雄伟。在湖南民族民间舞蹈中,使用的道具、服饰和舞台布景,均以各种凶猛野兽,特别

生,是生命的开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体现自身的强壮、雄伟。在湖南民族民间舞蹈中,使用的道具、服饰和舞台布景,均以各种凶猛野兽,特别是豹子的形状为装饰物,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也以此为吉祥物。豹子在湖南民间被奉为保护神,具有辟邪驱灾、保佑平安的功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湖南古老的“豹文化”的内涵。
  死,人生命的终结。按一般的传统观念,那是灵魂走向了另一个世界。为了使灵魂在新的世界得以安宁,活着的人们便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葬礼,这是一套严格的程序化的过程。其中招魂、哭灵、跳丧等逐渐演变成了各种艺术化的形式,使葬礼也成为一种美感的表达。这种以歌舞来祭祀死者的丧葬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死亡的美学认识和超然的审美态度。
  湖南土家族的跳丧舞,苗族的先锋舞,汉族的跑花舞和穿花舞等,都是专用于祭祀死者的舞蹈。这些跳丧舞尽管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有强烈的感情宣泄和感官愉悦的功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崇高的悲剧精神,揭示了生与死,即人的有限生命和时空无限的宇宙的矛盾。跳丧舞就是这种矛盾和悲剧精神的迸发,在对逝去的灵魂的声嘶力竭的呼唤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无限渴望,舞者观者都在这种狂热的歌舞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获得了宣泄后的平衡和快感。正是这种生命的躁动,情感的冲突,才造成了震撼人心的、悲壮的、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丧葬歌舞。
  
  三
  
  艺术风格作为在艺术创作与表现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它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艺术风格既具体地表现为作品的艺术形式,又植根于作品的内容之中,实际上,它是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如果将湖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并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舞蹈艺术比较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湖南民族民间舞蹈最典型之处就是它有着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湖南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的根基和底蕴,从而衍化了湖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稚拙古朴的审美特征。如踩瓦泥舞,反映了湖南各地区瓦泥制作过程,有着较强劲感的“踩瓦泥”这一劳动生活形式,紧紧抓住泥滑、溜、沾、连的质感特征,从而形成舞蹈的扶、拉、扯、推的动态、动律,并将踩瓦泥过程中喊、叫、笑、闹的生活情趣融为一体,使舞蹈卷起一浪推过一浪的生活热潮。在这里“踩瓦泥”已不是单纯地展现其劳动过程,而且通过稚拙古朴的动作和情节,极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舞蹈审美的需求,是一种美的享受。
  湖南的傩戏是一种古老而罕见的剧种,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它是以驱鬼逐疫、敬神祭祖、祈求丰年和娱人乐神为目的的宗教戏剧表演艺术。傩戏最初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大约在周代,这种古老的祭祀仪典就以独特的艺术风姿跃上了艺坛。到了汉代,傩舞成为民间常设礼仪,驱傩场面十分隆重。唐开元年间出现了自己的曲谱,宋、元之后逐渐演变为傩戏。傩戏的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舞蹈为主的小节目,主要用于驱鬼逐疫和祈求丰年。这类剧目情节单纯,舞蹈动作古朴、强悍、生动,有固定的身段程式,煞尾有庄严雕塑式的造型。唱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句尾有叠韵、回环句式,观众和演员用不同音调呼唤应和,同演同乐,气氛热烈,浑然一体。傩戏的另一类剧目是本戏,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大多由后人移植加工而成。在伴奏上采用锣鼓之类的打击乐,而无丝竹之声。傩戏的面具,可谓别具风韵,全由桃木和柳木精雕细刻而成,外涂彩釉,酷似神庙中雕神面目。表演时,演员将各表其意的面具用绳带缚于头上,借助一些大胆的夸张和粗犷、反复的程式化动作来表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宣泄心中某种神秘的情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湖南湘西土家族的毛古斯舞,也是有着古老历史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毛古斯”,土家语为“毛人”的意思。据传,土家族的始祖是“毛人”,以狩猎为生,每当获取猎物时要围成一圈,模仿狩猎的动作欢快起舞。流传至今的毛古斯舞,始终保持着古老的原始风貌,一般在重大祭祀活动中进行表演。舞者头戴稻草扎成的尖顶帽,身穿稻草衣裙,手持木棒,围成圆圈,随着敲击竹筒的节奏左右摇摆,模拟野兽、围猎和日常生活的动作,其形态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整个舞蹈模仿性强,始终贯穿着摆的风格,粗犷豪放,饶有情趣。
  湖南民族民间舞蹈这种稚拙古朴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由于舞蹈艺术乃是民间共同创造并反映民众共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和它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长期的文化积淀有关。传统的审美意识影响和左右了人们的欣赏习惯,大多数人往往宁愿喜欢那些简单熟悉、朴实自然的东西,而不太喜欢那些深奥繁复、难以理解的东西,这也是湖南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流传久远、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浅探音乐教育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