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范唱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2013-11-07 01:31
导读:音乐学论文论文,谈范唱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范唱是声乐教学
范唱是声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富有情感的范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它比采用其他的艺术手段更加直观和具体,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应该很好地运用。但是教师也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范唱,不能忽视范唱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病。纯粹模唱式的范唱使学生在树立正确声音概念的初级阶段不能获得真正的认知而盲目模仿,忽视正确发声方法的建立;在作品的理解和演唱阶段盲目的模仿范唱会使学生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缺乏独创性和真实性。因此教师应该把握范唱的尺度,合理运用范唱,才能避免范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范唱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目前范唱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纯“模唱式”的范唱教学法,使学生不明道理,导致盲目模仿
在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有些教师将范唱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一听出学生发声方法不对就马上范唱正确的发声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此“模唱”,并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造成此错误的原因和具体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下盲目模唱。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模仿教师的音色、音量,从而忽视正确歌唱发声方法的建立。声乐艺术的特点注定了它只有在演唱者获得正确的感知后,再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练习不断地加以巩固才能掌握声乐演唱的技能。纯“模唱式”教学法在教学效果上常常表现为有些悟性较高的学生恰好音色和教师相近,可以较容易地模仿教师声音中圆润、结实等特点,因而在课堂上能很快地配合教师将歌唱中的弊病改掉。但是因为只是纯粹的模仿并无真正的理解,学生一旦离开这位被模仿的教师就无从唱起了,所以几乎每节课都要“返工”重来,反反复复,原地踏步;而那些悟性不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就只能一句不行再来一句的“模唱”,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耗费教师的嗓音,毫无教学效果可言。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在声乐作品的学习演唱阶段,教师对新作品富有感染力的演唱,会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和深刻的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的声乐演唱水平,对声乐作品的创造性解释和体验的能力,艺术的表现力等都直接影响着范唱的质量。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声乐教师都像卡拉斯一样是全能歌唱家,教师的范唱不可能针对所有的教学对象而做到面面俱到。而教师的这种范唱是将教师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灌输给学生,给了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学生的模仿性较强,教师的范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使得学生对该声乐作品的学习演唱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讲只是对教师知识经验的重复,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逐渐失去其自身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丧失了对声音的主动判断能力。
(二)依靠影像和音响资料的示范教学法,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演唱缺乏真实性和创造性
许多高师院校由于师资的限制未开设专门针对
音乐学习的
外语课,诸如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捷克语等。而声乐教学中对外国声乐作品的涉及又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对外国作品的学习,尤其是语言方面的学习过多地依靠现有的影像资料和音响资料。这种示范性的学习常会导致学生一味地鹦鹉学舌,只知其音不知其意,纯机械式的模仿影像资料和音响资料中范唱者的语音,同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也可能不自觉地模仿范唱者的音色、作品处理、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有些学生就是以范唱为标准来刻意模仿的,以自己表现的声音与范唱分毫不差作为评价自己这首曲目处理得完整与否的标准,完全忽略对作品中作曲家的意图、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内涵的认识和体验,缺乏真实的情感。长久下来学生会对范唱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拿到新作品没有范唱就不知如何下手,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淡薄,缺乏对声乐作品的独到见解,不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长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无法形成独特的个人演唱风格。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如何正确认识范唱的作用和地位,把握范唱教学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