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文章根据声乐教学中的几对常用术语,论述了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歌唱发声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在声乐训练中的合理运用,即用理性、辩证的思维方式及 方法 ,在矛盾中抓关键,在对立中找平衡,以求得整体统一的声音效果。
关键词 :平衡 矛盾体 位置 呼吸 共鸣 声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看起来似乎对立的 理论 术语,而恰恰是这些对立的理论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框架。也就是说他们的存在是对立统一的和谐存在,正好反映出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掌握敏锐的、全方位的觉察力——辩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各种不同的学生及出现的不同 问题 。
一、“集中”与“打开”
我们从事声乐演唱或教学的人,几乎天天都听到“打开”这样的话。它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口腔的张开;二是咽腔的张开,包括从声门往上的咽喉、口咽、鼻咽等共鸣部位;三是指胸腔及两肋的张开。这些都是共鸣部位,要有一定的张力和紧张度,使各个部位及喉头协调动作以获得音色洪亮的声音。所以说打开的训练,实际上就是共鸣腔形成合理状(网 )态的训练。当然,打开并非越大越好,如果口腔张得太大会使上咽腔共鸣不充分。喉咙打得过大使声带闭合能力减弱,声音空、虚、散,缺少应有的色彩及穿透力。胸腔打开的太大造成气息支持无力,声音不能竖起来而位置低。
“集中”(又称“关闭”)是针对听起来是开着的不收拢的音色的反义,而实际上是声乐教学中采用的一种保持共鸣方法的理解和特指。它既是指声音音色的感觉,又是一种歌唱技术。音色是收拢的,比开着的略暗,但柔和集中,具有穿透力。并不是有些歌者理解的集中,捏着喉咙挤着鼻腔,声音通道受阻变窄,发出强制性的亮音,而是真正地打开共鸣腔体,使声音集中在声音通道中运行。两者的辩证关系是真正的打开与松弛的集中,体现在一个发声系统中。没有打开就没有真正的集中,声音集中了,那么腔体也都打开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高位置”与“深气息”
有些学生往往把这两个词理解为产生声音或气息用力部位的位置提示,为了追求高位置的声音,便努力往头腔里唱,以为只要头部用力就可以有高位置。为了深气息,则努力往下用力,结果使呼吸状态僵持、紧张,给发声带来困难,既得不到高位置的声音,也没有真正的深气息。高位置是指一种声音的感觉,听起来是圆润的、松弛的、竖的、富于色彩的,听上去感觉高,而不是指某个部位或声音从哪个位置发出来的。深气息是一种引导,一种感觉上的描绘,是要用深处的意识、力量、感觉来呼吸。这样造成横膈膜下降,使下腹腔同时产生反方向的压力,形成歌唱需要的呼吸状态。
高位置与深气息在声乐教学中都是一种较抽象的感觉用语。它们一个讲高一个讲低,但并非对立,而是在矛盾中求得统一。深气息是唱出高位置声音的必备条件。有了深气息才能解脱喉咙的逼紧,调整好高位置的共鸣咽腔,使声带具有气息压力,从而发出高位置的、有控制的声音。
三、“紧张”与“松弛”
紧张与松弛在歌唱中也是共同存在的两个对立统一体,歌唱中需要有松弛感和紧张度, 问题 关键在于哪些部位需要紧张,哪些部位需要松弛,把握好这个“度”是至关重要的。呼吸器官肌肉的运动,是在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紧张与松弛的矛盾对抗中进行的,没有这种对抗性的运动,呼吸便停止了。歌唱发声中呼与吸的对抗比平常要夸张得多,才能对用于歌唱发声的气息进行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发声器官的肌肉包括声带与喉外肌,也是在紧与松的矛盾状态中调整运动的。发声时声带必须拉紧,但在拉紧声带的同时,又感到声门适度,有一种通畅松弛的感觉。同时,喉外肌,还有下巴、前颈、牙关节、舌根这些部位的肌肉都要放松,使喉部解放,这样才能排除 影响 ,使声带正常工作。共鸣器官的肌肉,包括各种共鸣腔内壁的肌肉,也同样存在着紧与松的关系问题。打开共鸣腔,有一种腔体扩张的紧张力,但不能过,过了就会“撑”,是松弛与紧张相配合的感觉。从整个身体来讲,后半身在唱时是积极的、紧张的用力状态,靠后半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