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试从生命的视野对朱熹宏大的思想体(5)

2013-05-01 18:30
导读:[1] 《朱子语类》卷四,以下简称《语类》 [2] 《答黄道夫》,《朱文公文集》卷五八,以下简称《文集》 [3] 《太极图说解》 [4] 《语类》卷一 [5] 《语类》




[1] 《朱子语类》卷四,以下简称《语类》

[2] 《答黄道夫》,《朱文公文集》卷五八,以下简称《文集》

[3] 《太极图说解》

[4] 《语类》卷一

[5] 《语类》卷九四

[6] 《语类》卷六九

[7] 《语类》卷一

[8] 《语类》卷六

[9] 《语类》卷一

[10] 《答陆子静》,《文集》卷三六

[11] 《语类》卷九四

[12] 《语类》卷六

[13] 《玉山讲义》,《文集》卷七四

[14] 《语类》卷九五

[15] 《语类》卷九七

[16] 《答何叔京》,《文集》卷四十

[17] 《语类》卷十七

[18] 钱穆:《朱子新学案》,成都:巴蜀书社1986年版,第304页

[19] 《语类》卷四

[20] 《语类》卷二八

[21] 陈来:《朱熹哲学研究》,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

[22] 《答郑子上》,《文集》卷五六

[23] 《语类》卷九五

[24] 《语类》卷四

[25] 《语类》卷九五

[26] 《语类》卷九四

[27] 《语类》卷四

[28] 《答方伯谟》,《文集》卷四四

[29] 《语类》卷四

[30] 《语类》卷九五

[31] 参见钱穆:《朱子新学案》,第307—309页

[32] ;参见杜维明:《十年机缘待儒学-----东亚价值再评价》,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3—66页

[33] 《正蒙•大心》

[34] 《二程遗书》卷一上

[35] 《语类》卷十五

[36] 《语类》卷一一八

[37] 《语类》卷五

[38] 《语类》卷一

[39] 《答张敬夫》,《文集》卷三一

[40] 《杂学辨》,《文集》卷七二

[41] 《语类》卷一一九

[42] 《朱子年谱》卷一

[43] 同上

[44] 参见束景南编著:《朱熹佚文辑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50页

[45] 《语类》卷一一三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46] 《语类》卷一三九

[47] 同上

[48] 《经筵讲义》,《文集》卷十五

[49] 《语类》卷一三九

[50] 《语类》卷六二

[51] 《语类》卷九四

[52] 《徽州婺源县藏书阁记》,《文集》卷七八

[53] 《语类》卷三六

[54] 《读大纪》,《文集》卷七十

[55] 《语类》卷三六

[56] 《语类》卷一三九

[57] 《读唐志》,《文集》卷七十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論文提要﹕本文旨在經由一宏觀的反思,以儒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