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 ; 摘要: 魏了翁继承朱熹,兼重象数义理,以辞(4)

2013-05-14 18:01
导读:; 先天八卦乾坤、艮兑、震巽、离坎相对,其用正则《泰》、《咸》、《益》、《既济》,反则《否》、《损》、《恒》、《未济》。先天八卦乾南坤北为

; 先天八卦乾坤、艮兑、震巽、离坎相对,其用正则《泰》、《咸》、《益》、《既济》,反则《否》、《损》、《恒》、《未济》。先天八卦乾南坤北为体,乾上坤下为用;后天八卦离南坎北为体,离降坎升为用。魏了翁还运用这一原则说明人伦世教,除了君尊臣卑是必然的之外,君臣相交也是效法自然,跻斯世于泰和的必要条件。

; 魏了翁又考察河图、洛书之数的源流,对此不无疑问。

; 河图、洛书之数古无明文,汉儒以后始谓羲卦本之图,禹畴本之书。本朝诸儒始有九为图,十为书;九为书,十为图之说。二者并行,莫之能正。至朱文公始以九图十书为刘长民托之陈图南,辞而辟之,而引邵子为证。然邵子不过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第言圆方,不言九十。[4](卷33《答蒋得之山》)

; 河图、洛书之数的来源并不明确,直到汉儒以后才有伏羲八卦本之河图,大禹九畴本之洛书之说,而宋朝更出现九图十书和十图九书两种说法。朱熹以十图九书为是,并以邵雍之说为据,在《易学启蒙》中反复辨析。不过,在魏了翁看来,此说也并不可靠。其最大的弱点就在于邵雍本身的说法并不明确,朱熹的证据不可靠。邵雍说:“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9](第207页)邵雍只言方圆,不言九十之数,这不能说明河图洛书孰九孰十。从二图表象来看,“戴九履一之图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4](卷63《跋司马子巳先后天诸图》)?不但如此,朱熹本人也颇有疑问。他说:“《易》、《范》之数,诚相表里,为可疑耳。”又说:“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4](卷63《跋司马子巳先后天诸图》)而近世大儒朱震、张行成都以九为图十为书。朱震以《列子》作证据,张行成则据依邵子之说为主。二者实难定取舍。

;

为定其是非,魏了翁又从头作了一些考察:

〖ZK(〗〖HTK〗〓〓予尝以《乾凿度》及《张平子传》所载太一下行九宫法考之,即所谓戴九履一者,则是图相传已久,安知非河图也?[4](卷63《跋司马子巳先后天诸图》)

仆尝观魏伯阳《参同》所载月法,乾、坤,坎、离,震、巽,艮、兑二位相对,即非所谓先天图也?又云“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又云“太一乃君,移居中州”,则又似九宫图矣。又云“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又云“上弦兑数八,下弦亦如之”,则不惟九宫图,亦是后天图也。伯阳所取盖非一图,故其后又云“上察河图文,下察地形流,中稽于人情,《参同》考三才”,则《参同》者虽云参合三才,而其意若取河图数为天(《书》又尝以河图为天图),五行数为地,后天卦为人。虽不明言,而一书之中,八卦与甲乙兼举错用。虽然《参同》之末云“履行步斗宿,六甲以日辰”,则步斗法也;“九还七反,八归六居”,则论道家还丹法也;“步斗与还丹”,则亦太一下行九宫法也。乃知古来不特九一图与生成数元有之,虽天图亦有之,终不知邵子以前何为更无人明辩,是致有许纷纷耳。大抵三图二法起数虽异,其论则一,故朱子谓安知图不为书,书不为图。[4](卷33《答蒋得之山》)〖ZK)〗〖HT〗

《参同契》所载月法中乾与坤对,坎与离对,震与巽对,艮与兑对,与先天图相通。其中太一之君下行九宫,其法正似河图。此外还有类似后天图的叙述,甚至有道家步斗法、还丹法等等。于是,魏了翁认为戴九履一图与生成数乃至天图古已有之,只是邵雍以前无人明辩而已。他更进一步认为三图二法其实是一致的,图与书相通,无须强行分辨。可以说,这就是魏了翁自己考察所得出的新结论。

〖BT2〗

四、小 〓结

;

魏了翁在易学上继承朱熹推陈出新的思想,力图在朱熹的道路上更向前迈进一步。他一直致力于融会程《传》、邵《易》,力图著成合二为一的一部易学新著,但终未完成。魏了翁兼重象数、义理,以辞、变、象、占为《易》之纲领,既不废弃汉儒解《易》体例,也重视王弼等人的解《易》方法。他尤其重视对邵雍易学的研究,探赜索隐,颇有心得,提出了“性善之义具于《易》”,进一步从先后天易说论证性善之义。

;

魏了翁对河图、洛书、先后天易说深信不疑,但又颇富独立思考的精神,在考察其源流、辨析诸儒异同中用功较深,得出图书相通,以图消除九图十书与十图九书两派的争论,成为学术合流的主谋人。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HT5”H〗参考文献:

ァ迹龋裕叮樱印

;

;

[1]〖ZK(〗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M].万有文库[Z].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ZK)〗

[2]〖ZK(〗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M].文渊阁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ZK)〗

[3]〖ZK(〗朱彝尊.经义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8.〖ZK)〗

[4]〖ZK(〗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M].四部丛刊初编[Z].上海:上海书店,1985.〖ZK)〗

[5]〖ZK(〗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ZK)〗

[6]〖ZK(〗魏了翁.周易要义[M].四部丛刊续编[Z].上海:上海书店,1984.〖ZK)〗

[7]〖ZK(〗孔颖达.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ZK)〗

[8]〖ZK(〗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ZK)〗

[9]〖ZK(〗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苏勇校注本.〖ZK)〗

上一篇:提;要;从“推天道以明人事”这个易道的根本“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