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 京房《易传》曰:“凡日食不以晦朔者,名曰薄。人君诛将不以理,或贼臣将暴起,日月虽不同宿,阴气盛,薄日光也。”[1](1500页)
这条材料与上面总结的那种格式虽然不完全相符,但它至少可以说明京房讨论日食所说的话不只前文所引的二十条。所以“凡食二十占”那句话极有可能只是班固在引用了一段京房的话之后作的总结,而不是京房自己作的总结。至于“推隐三年之食”及以下文字,则显然是与引用京房的话之前提到的《春秋》的记载有关。《春秋·隐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2](第16页)因为班固在引用京房日食占二十条之前提到了这段话,所以在引用之后会有“推隐三年之食”等语与之呼应,所以,这些话不是京房佚文,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
此外,《汉书》及《开元占经》等书引用日食占二十条时冠以“京房《易传》曰”字样,所以王保训就把这些话辑录进《易传》。此“易传”是否就是流传至今的《京氏易传》?这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因为今本《京氏易传》的体例十分严整,虽然打乱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但对每卦的阐述基本上遵照一个既定套路:先列卦象卦名,再简介该卦含意,然后依次介绍飞伏、积算、对应的星宿,最后说阴阳如何变化而过渡到下一卦。在这样严整的叙述中如果插入《汉书》中引用的那些“京房易传”的内容,无论如何也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如果说那些佚文属于《易占》或《易妖占》的内容,倒让人觉得更自然。很有可能的是,班固引用京房佚文时所说的“易传”二字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京房对《易》的解说”,而不是一个严格的书名。如果是这样,那么许多被冠以“京房易传”字样的京氏佚文与今本《京氏易传》在内容和体例上的矛盾就都可以得到解释了。不过,目前要完全认定这一点,还缺乏更确凿的证据。本文对此只能提这样一个设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杜预.春秋左传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