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注释
[1]陈; 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高; 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卢育三.老子释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5]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刘笑敢.经典诠释于体系建构[J].中国哲学史2002,(2).
[7]朱伯崑.朱伯崑论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
[8]杨; 适.哲学的童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
[①] 此章所谓“其中有象”是指“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第十四章),与“道”之“视之不见”的超形象特征并不矛盾。
[②] 笔者认为,从诠释的层面引申老子的“道”,挖掘出有无统一的观念,是可行且可理解的。但从实证的层面说,老子的“道”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有无统一的义涵。
;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