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一种路向属,第二种路向属中国文化,第三种路向属印度文化。[②]
冯先生和梁先生的主张,都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问题好像没有这么简单。比如说,同样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希腊人和中国人都讲形而上,但是,为什么希腊人要向外求,而中国人只向内求。希腊人向外求,追求外在的超越,所以有本体论,或者叫存有论,ontology。中国人向内求,追求内在的超越,所以有心性论,德性论。
其实,希腊人、中国人,他们的理都是一,但为什么会一个向外,一个向内。只从环境上讲,解决不了问题。
我讲这个,并不是觉得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没有觉得,只是在思考。但是,这种不同的结果至今还在影响我们,它也必然影响中国的基督教,影响中国的神学。怎样来看待这个影响,各人有各人的主张,可以从正面看,也可以从反面看。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
[①] 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21-38页。
[②]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60-74页。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