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导读:一种及其思想要成为一个的文化和精神的(2)

2013-05-20 01:19
导读:然而,庠序却正是汉代学校制度的薄弱环节。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指出:“古代学校本讲教化,非重学业,汉人犹有此见解。故武帝兴学之诏以崇乡里之化为

  然而,庠序却正是汉代学校制度的薄弱环节。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指出:“古代学校本讲教化,非重学业,汉人犹有此见解。故武帝兴学之诏以崇乡里之化为言,而公孙弘等之议,亦云建首善自京师始也。夫既讲教化,自宜普及全国,故《汉书。礼乐志》云:”显宗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养三老五更于辟雍,威仪既盛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礼乐未备,庠序未设之故也。‘夫如是,则地方之学当重于京师,人伦之教当先于,此自汉人议论推之则然,然汉人之所行,终未与此见解相副也。“
  正鉴于无法求隆儒化民之任于庠序,近来才有学者另辟他途,在学校之外,寻求其他的儒学传播渠道,如私学和循吏,就颇得文化史家看重。然而,汉代(主要是东汉)兴盛一时的私人讲学,其聚徒不谓不众,循吏儒关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的传弘道之心不谓不切,其对儒学的确功不可没,但无论私人讲学或循吏的教化活动,都只是个人性、暂时性和区域性的行为,而未获得制度上的保障,因而其效果肯定是十分短暂和有限的。仅凭他们,儒学是无法广播广袤深邃的民间的。海外学者余英时先生有《汉代循吏与传播》一文,力申汉代循吏的传播儒学之功,其说辩矣,然而,余氏自始至终都未想到,仅靠那几个循吏,能够担当其文化传播的重任吗?何况,这些循吏自身的能力与诚意还是值得怀疑的,《汉书》所极力推崇的循吏们,不也有弄虚作假的时候吗?实际上,纵观余文理路,是由于先有了中国“大小传统之间的交流尤其活泼畅通”的先入之见,然后才上下求索保证这种“活泼畅通”的交流渠道,在这一先入之见之下则是更根本的思想情结,即“儒家主流论”。
  既然缺乏一套稳定可靠并畅通无阻的传播渠道,儒学向民间的普及,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由此,就决定了,儒学虽得到官方的推崇,但它最终却只能是“一小撮”知识分子的功业,仅是他们在内部切磋讲习的学问,或等而下之,流落为一种谋取俸禄的进身之阶。一种思想,也许只有发展成为宗教,才能藉宗教集团的力量播与民间,而对于儒学,由思想到宗教的演变以及儒学的广泛传播,要迟至宋代。儒学宗教化的产物,就是宋明,宋明理学已发展为一种有着自己的神明偶象(孔圣人)、广为分布的传教机构(书院)、通俗化的经书、传教仪典和戒律以及广大信众的宗教,而已非本来意义上的作为一种流派的思想体系。实际上,儒学发展为宋明理学,正是儒家宋明理学家效法佛教尤其是其禅宗的结果,而其效法禅宗的最初动机正是为了回应禅宗的挑战。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不仅接纳了为儒学所无而为佛学所发明的问题,如心性问题,而且更借用了佛教寺院的宣教手段,建立了面向公众、并以白话讲学的书院讲习制度。儒学发展为理学,已与佛、禅搀杂而面目全非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这既是儒学内在发展的必然,也是事势所迫。

  二
  汉代儒学不能普及的原因之二是,儒学自身缺乏对私人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关怀。
,除外,都是“之学”,即都是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其说话的对象,都无一例外是统治者(君子),其目的,或是治国平天下,或是富民称霸王,因此,可以说,先秦诸子主要是哲学,只是其政治理想和治国策略各有不同而已,、孟子也概莫能外。
  虽然孔、孟算得上是先秦诸子中除庄子之外最关注个人的了,然而,其关心个人的目的却不在个人,而是强调通过个人的人格修养,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只是实现公共目的的手段。儒家也关心亲子之情、手足之情、朋友之情和人神之情等私人生活事项,但是,孝、悌、友、敬等情感最终仍落实于君臣之情,即忠,私人生活仍从属于公共政治生活。可以说,儒家从其诞生之日其起,就有忽视个人存在和私人生活本身的独立价值的倾向,这一倾向后来被荀子、董仲舒愈演愈烈。在儒家哲学中,个人与私己,总是被消解于集团之中,个人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公家而活,公共生活是个人存在的归宿和依据。于是,博爱众生的“仁”者人格和和睦共处的和谐就成了儒家的最高人生和社会理想。这一思想倾向,既是儒家所长,也是儒家所短: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具有恢弘的气度与庄严的使命感,是其长也,但天下太平毕竟是以一个个升斗小民的幸福安宁为基础和目的,忽视乐个人存在,则天下太平安所依托?甚至会以牺牲民众的幸福为代价。此又其所短也。
  正因其本质上是政治哲学,儒家、以及墨家、法家、阴阳家、黄老家和兵家等所津津乐道的话题,都是王公贵族、诸侯君子所关心的,小人们对这些问题既无权也无力过问,他们所想和所能关心的只是那些琐屑平凡却又性命攸关的问题,如妻子儿女、柴米油盐、送往迎来、生老病死、人情冷暖等等,这是一些非常个人化和私人性的问题,自是为君子们所不屑一顾,但却是小人们终其一生都在牵挂着的,草民小人固然也偶尔关切一下天下太平、官府清廉之类的大事,但也主要是从自身幸福考虑的。民众并非不需要哲学,既然他们也面临人生的困惑。但他们需要的不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而是那种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回答各种人生问题的精神哲学,为他们树立人生的意义,以解除他们的困惑,安抚他们的痛苦,照料他们的灵魂,在他们面临死亡是能够泰然处之。总之,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易近人、小处着眼的学问,而儒学却远非这种学问,儒家缺乏一种真正的精神哲学。于是,平民哲学的任务就只有由民间时代相传的口传叙事(如神话、传说、民歌、谣谚等)来承担了。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源于民间并贴近民间,反映着民间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为其生活赋于意义,组织、疏通、支持着民间社会,陶冶、慰籍、充实着民间精神──从这一意义上讲,那些历来为正统知识分子所不齿的民间口传文本,固然浅薄、俗俚、荒诞和支离,却正是真正的民众哲学,是一个的精神史的本真呈现,又自有其深邃和伟大之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到董仲舒尊儒学为官方哲学,孔孟儒学中原有的一点点对个人存在的垂顾也被剔除了,儒学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政治哲学。实际上,汉代儒家所继承的正是强调“外王”之道的荀子一路,并更与黄老阴谋术、法家权势术融合,从而完全将儒学变成了一种统治术。既然它仅仅关心大人们的事业,而小人们则全不在话下,小人们不把它放在眼中也就合情合理了。至此,儒学彻底从精神上断绝了与民间的联系,而成为一种纯粹的庙堂之学。这种联系要直到宋明理学的时代才能重新恢复。因此,可以说,汉武帝的独尊儒学,实际上正导致儒学衰落,他在使儒家获得空前的尊荣的同时,却也使儒家离开它赖以生存的民间土壤,使之萎缩为一种仅供太学生们咬文嚼字的烦琐的经院哲学。这种经院哲学最终随汉帝国的崩溃而陷入危机,在外来的佛教冲击下土崩瓦解,以至于从魏晋到隋唐的上千年中,儒学仅仅成了一种专制权术的美丽点缀而已,它自顾尚且不暇,更谈何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正由于儒学在道、佛双方的夹攻下一败涂地,才需要韩愈来收拾残局,重光儒学。
上一篇:; 作为一种特定人类共同体悠久而普遍的现象,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