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 摘要: 《易》为性命之源,深受家重视。性理(3)

2013-05-24 01:22
导读:; 程颐曰:“《咸》《恒》,体用也。体用无先后。”(《二程遗书》第166页)[5]此话颇难解。《咸》为男女相感之道,家发挥为心的感通之道;《恒》

; 程颐曰:“《咸》《恒》,体用也。体用无先后。”(《二程遗书》第166页)[5]此话颇难解。《咸》为男女相感之道,家发挥为心的感通之道;《恒》为夫妇长久之道,发挥为性理恒常之道。但若从体用角度言《咸》《恒》二卦,只有从性理角度才好解释。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程颐言“《咸》《恒》,体用也”,是从“崇德”与“广业”的内外资养之象而言。

8.《艮》与“理一分殊”

ダ硌Ъ姨乇鹬厥印遏蕖坟裕这和理学“理一分殊”的思想有关。《艮》卦兼具“理一”与“分殊”二德,“理一”指天理浑然无所不具而流行万物之体;“分殊”指万物各正性命,精粗本末宾主内外森然有别。

ァ遏蕖坟缘摹爸止而后有得”是致“理一”之道。艮止,反身而诚也,造道之要。《艮》卦辞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程颐释曰:“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欲牵于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其背”,所见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见也。止于所不见,则无欲以乱其心,而止乃安。“不获其身”,不见其身也,谓忘我也。无我则止矣。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行其庭,不见其人”。庭除之间至近也,在背则虽至近不见,谓不交于物也。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于止为无咎也。(《近思录》卷四,第64,65页)陆九渊释曰:“‘不获其身’者,无我也;‘不见其人’者,无人也。”(第45页)[6]实际上都是讲离于内外物欲以知止存养而达于“理一”之境。在《大畜》卦中以“笃实辉光”形容艮道光明之德,理学家又以睟面盎背来形容。大概以艮止存养而达到的正是仁者的德境,所以如此形容。《艮》卦受理学家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艮为静和理学家的主静存养工夫有相通之处。

ァ遏蕖坟杂钟小棒奁渲梗止其所也”之象,正是万物各正性命、各止其分之象。《大学》:“子曰,于止,止其所止,知其所止。”[7]《近思录》载程颐语:“夫有物必有则,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近思录》,第95页)这实际是阐发“分殊”的思想。

フ因为《艮》卦在理学家看来有如此之德,所以程颐说:“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二程遗书》卷六,第131页)在《二程遗书》卷十八中道出了这句话的意思,有学生问程颐:“某尝读《华严经》,第一真空绝相观,第二理事无碍观,第三事事无碍观。譬如镜灯之类,包括万象,无有穷尽。此理如何?”程颐回答说:“只为释氏要周遮,一言以蔽之,不过曰万理归于一理也。”(《二程遗书》卷十八,第244页)这里隐含了程颐对佛家的一贯看法,有理一而无分殊,有“敬以直内”而无“义以方外”,(《近思录》卷十三,第124页)虽道包万物而不足以开物成务。而《艮》卦具“理一”与“分殊”之旨,体用内外兼备,所以程颐要说“不如看一《艮》卦”了。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 又家以艮止之义回应言定言止观。《近思录》卷四载程颐答学生问于动上求静时说:“释氏多言定,圣人便言止,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之类是也。《易》之《艮》言止之义曰:‘艮其止,止其所也。’人多不能止,盖人万物皆备,遇事时各因其心之所重者更互而出,才见得这事重,便有这事出。若能物各付物,便自不出来也。”(《近思录》卷四,第70页)这是以艮止之义批评泥空守静,而用物各付物、止其所止的道理阐释工夫兼贯动静之意。所以在修养方法上,程颐不提倡“主静”,而用“主敬”。“敬”的好处在于内外、动静不隔。

9.《大壮》,颜渊问仁之时

ァ洞笞场废笤唬骸熬子以非礼勿履”,颇令人费解。程颐释曰:“君子之大壮者,莫若克己复礼。古人云‘自胜者强’;《中庸》于‘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皆曰‘强哉矫’。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至于克己复礼则非君子之大壮不可能也。”(《伊川易传》,第131页)按《大壮》,上震为性,下乾为性,而六五、上六虚中上通,有性天相通之象,正是君子存养心性、自得仁体而性天相通之时,也就是理学家讲的“曾点之乐”时。《杂卦传》曰“大壮则止”,是性天相通而修德不退之象。此时成己已得,正需“克己复礼”以开物成务,成人成物,此正是颜渊问仁之时。《论语》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不敏,请事斯语矣。’”[8]这段问答实际上成了儒门一段著名的公案。朱子对此段特别重视,以为“此章问答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第110页)[9]为什么呢?因为朱子认为此时正是由“主敬诚恕”的前一截工夫向“克己复礼”的后一截工夫的转身之处,亦即由成己向成物的转身之处。《象》辞作者此处作“君子以非礼勿履”,与“颜渊问仁”之时在体认仁的境界上如此相符,不能说与“颜渊问仁”公案无关。

;10.“易是个甚?”

ァ抖程遗书》中有多条关于“易是什么”的讨论:

ァ啊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易是个甚?易又不只是这一部书,是易之道也。不要将易又是一个事,即事尽天理,便是易也。”(《二程遗书》卷二上,第81页)此处以“天理”为“易”。

;“易毕竟是甚?又指而言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圣人示人之意至此深且明矣,终无人理会。易也,此也,密也,是甚物?人能至此深思,当自得之。”(同上,卷十二,第182页)这里隐示心之体为易。

;“天地只是设位,易行乎其中者神也。”(同上,卷十一,第168页)此处以“神”为易。

;“‘天地设位而易行其中’,何不言人行其中?盖人亦物也。若言神行乎其中,则人只于鬼神上求矣。若言理言诚可也,而特言易者,欲使人默识而自得之也。” (同上,卷十一,第165页) 这里以“神”、“理”、“诚”为易,又隐示都是心之体。

上一篇:摘要:湖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和典籍聚散中心,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