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 摘要: 《易》为性命之源,深受家重视。性理(4)

2013-05-24 01:22
导读:;“‘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则无间断,体物而不可遗者,诚敬而已矣,不诚则无物也。《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则无间断,体物而不可遗者,诚敬而已矣,不诚则无物也。《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纯则无间断。” (同上,第165页)此处言“诚”为易,“敬”为易。

ゴ思付位埃有载于“二先生语”中,有载于“明道先生语”中,从思想之一贯来看,可断定为都是程明道语,反映了理学家“天道性命通而为一”的思想。从“天理”、“神”、“诚”、“敬”为“易”,引申之,则“性”也为“易”,此处隐含了一个命题:“天理”、“神”、“诚”、“敬”、“性”、“易”皆有其体,所以又可称“道体”(天理)、“神体”、“诚体”、“敬体”、“性体”、“易体”,诸体名虽不一,而实际上又都是生生不息、于穆不已的天道本体,诸体皆为一体。故程颢曰“天人无间断”。(《二程遗书》卷十一,第166页)《易传》中说“神无方而易无体”,指无形象方所、不可限于一处而言,从的角度看是在讲“本体”,所以程颢言“易”、“神”实际上是指“易体”、“神体”。程颢说:“神无方,故易无体。若如或者别立一天,谓人不可以包天,则有方矣,是二本也。”(《二程遗书》卷十一,第168页)此处程颢以为“神体”、“易体”即人之“性体”,与天道之“道体”、“诚体”是一本,如果不是一本,则易体、性体外别有一道体,则不能讲“神无方而易无体”,故道体、性体、诚体、神体、易体皆一。此处论证的关键在于程颢以为“易体”即人心之“性体”。

ツ沧谌先生用的正是此概念,他论证“道体、神体、诚体、性体、仁体、心体”诸体一体,正是根据程颢言“易体”、“性体”、“心体”同一而来。牟宗三在《心体与性体》上卷说:“(明道)首挺立‘仁体’之无外,首言‘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下便认取,更不可外求,’而成其‘一本’之义。是则道体、性体、诚体、敬体、神体、仁体乃至心体,一切皆一。故真相应先秦之呼应而直下通而为一之者是明道。”“明道亦说理或天理,但明道所说的天理就是其所体悟的‘于穆不已’之体说,广之,是就其所体悟的道体、性体、诚体、敬体、神体、仁体、心体皆一说,是即存有即活动者。”(第38页)[10]牟宗三先生的表述同于程颢的观点。

但若在朱熹的哲学架构中,却不这么讲。朱熹注“易行乎其中矣”曰“天地设位而变化行”,(第59页)[11]以“变化、变易”解释“易”。朱熹的理论中没有“易体”的概念,他对“易”的解释着眼于“阴阳之变”,但也不是“气”意义上的阴阳之变,他是从理气二分的思想来解释。《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朱熹注曰:“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周易本义》,第58页)在《朱子语类》中有更详细的解释:“阴阳是气,不是道,所以为阴阳者乃道也。”“《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便兼理与气而言。阴阳,气也;‘一阴一阳’,则是理矣。犹言‘一阖一辟谓之变。’阖辟,非变也;‘一阖一辟’,则是变也。”(第1702页)[12]此处“一阴一阳”有横对,即气之阴阳迭运;有竖对,即理气运变。朱子注释巧妙地涵两种对。他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解释“易”。朱子注《易传》中“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曰:“易者,阴阳之变。太极者,其理也;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周易本义》,第62页)此处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为气,而“易者,阴阳之变”既是太极与两仪的理与气运变,如同上面讲的竖对;又是两仪的阴与阳之变,如同上面讲的横对。

;由此可见,朱子理论中的“易”概念,类同于他的“心”的概念,都是着眼于理气二分而论述。易的太极之理与两仪之气,正如心统性情。故在朱子这里,可以讲“太极理体”,可以讲“性体”,但不好讲“易体”和“心体”。他的易概念如同心概念一样,有点虚设的意味。这也可以从其他几处关于“易”的注释中看出来。朱熹注“神无方而易无体”为“易之变化,无有形体”,(《周易本义》,第58页)“生生之谓易”,释为“其变无穷,理(易之理)[12]与书(《易》之书)皆然也。”(同上)“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解释为“易的道理”。(《朱子语类》卷七十五,第1736页),“乾坤成列,易立乎其中矣”,解释为“《易》之书”。(同上)可见他总不说“易体”的概念。但若在程颢则都是以“于穆不已”的生生之体来解释“易”。由此可见朱子哲学在本体的阐释上与程颢有较大的不同。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参考文献:

;[1]周敦颐.周子通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2]孙星衍.周易集解[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

[3]朱熹,吕祖谦.朱子近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程颐.伊川易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程颢,程颐.二程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陆九渊.象山语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大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论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9]钱穆.朱子学提纲[M].北京:三联书店,2002.

[10]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1]朱熹.周易本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黎靖德.朱子语类[M].长沙:岳麓书社,1997.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摘要:湖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和典籍聚散中心,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