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李白和尼采(1)学毕业论文网

2013-08-20 01:05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李白和尼采(1)学毕业论文网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701-762) 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701-762) 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本文将讨论李白诗中所反应出的诗人对自然,人生,仕途,以及酒的态度,并着重分析两首诗中所渗透出来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将其和尼采的“上帝已死” ,“酒神精神” 进行比较对比研究。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隋末,其先人因罪流徙于西域碎叶城,李白的诞生地。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青年时期在蜀中就学漫游,成年后,先后漫游了长江,黄河流域的名山胜地。唐玄宗天宝初,应召入京,为供奉翰林。两年后被排挤出长安,又重新漫游。安史之乱中,因参加永王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归。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后病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的诗雄奇奔放,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清新明快,一向被人们尊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要分析李白,我们首先要了解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在唐朝, 诗歌的地位和它在现代社会的地位有所不同。大家可能更清楚的是诗歌在现代文坛上的边缘化处境。在中国市场上,更容易占据市场、赢得经济效益的都市小说等快餐式文学形式发展的如火如荼,而象诗歌散文等纯文学普遍受到了冷落。美国前不久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公民中读书的人数正在逐年下降,取代书本的是电影,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文本。在全球化,或是全球西化的大气候下,资本主义经济的铺天盖地,似乎已经将整个文学挤到了犄角旮旯,更不必说诗歌这个文学下的一个细小的分支了。在这种大气候下,诗人是和政客、国家领导人决然分开的,不容混杂的身份。但在李白生活的唐代,诗人或文人却是在朝廷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权力, 和地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至今被人们广为传颂,在当时更是不知鼓舞了多少文人墨客去追求仕途。隋朝废除了曹魏时延用下来的“九品中正制”,建立了科举制。隋炀帝时加设进士科,使得当时兴起的庶族地主阶层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进士科考除贴经外,又开始加试“杂文”,即诗赋,使得庶族知识分子人人都有机会进入统治政施展才华。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日常喜欢的诗赋不再是“小道”、“玩意儿”, 而成了求仕途的本钱。由此,诗赋在社会上受到了重视,士族和庶族的界线在制度上被打破,中下层的文人有可能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制度上的变革给文人以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带来了很大改观, “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遍布士林。 唐代“文人政治” 的势力渐大。 
     
     这也正是李白这个过着食客般生活的“无业游民”如此自信的历史原因,他“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逻辑正是出於他对自己诗赋魅力的自信。李白是热衷于从政的。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他四十二岁那年被应召入京的时候,曾洋洋得意的写道: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傥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别内赴征》)。李白的这种自信似乎的确不是完全盲目的,在他到达长安后,皇帝玄宗见他时曾亲自迎他,宴席中还亲自为他调羹,道:“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并从此以后,以翰林供奉。表面看来,李白的这段境遇是世间难得的诗人和政治家相调和的产物,但象李白这样有独特个性的诗人,又如何能成为政治的口舌和帮腔呢。李白在长安不过两三年就出走了,表面的原因似乎是因他得罪了高力士,高挑拨李白和杨贵妃的关系,使李白在朝中终不得重用。但如细察李白的诗风,就会看到根本原因是其诗人本质无法于其从政的愿望相融。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李白的诗一向以其飘逸豪放著称,不受传统的约束,率性而为。正如他在《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一诗中写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一个“狂”字,将他狂妄不羁的性格表露无遗。他的这种狂妄使得他这个渺小人类之中的一员,在言语构筑的想象世界中,一下子扩充到了世界宇宙的范畴。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简简单单的一句“欲上青天揽日月”,就唯妙唯肖的描绘出了他“笑孔丘”的“狂”态,而这句话中所传递出来的他作为一位心比天高的宇宙间的自由人的身份,也正是他“笑孔丘”的原因所在。孔丘之道正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注重的是忠孝仁义,其人格观也是以“爱君忧民之心,经国匡世之略” 为标准的。这种人格观的本质是一种社会集体的人格观。在当时封建制度的统治下,这种社会集体的人格观其实也是封建制度的人格观,而非是个人的人格观。李白能够“笑孔丘”,就足以看出他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反叛。李白是个极其个性化的诗人,他敢爱、敢恨,敢喜、敢忧,他的一切似乎都是和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背道而驰。在他的诗里,常会出现诸如愁杀、笑杀、狂杀、醉杀、恼杀等夸张的用字,如: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绿水曲》
     笑杀陶泉明,不饮杯中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赠段七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愿意或者善於将感情推向极端的人。贺之章看完李白的诗后赞他为“谪仙人”,而李白也就已“谪仙人”自居,在《上李邑》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飞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始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这种带有狂放色彩的自信,在多首诗中都留有痕迹,比如,他又有诗道:“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仙人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芬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李白的这种洋洋自得的“狂”态,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尼采,那个号称“上帝已死,超人将至”的德国“疯子”。尼采发出“上帝死了”得呼喊是因为他看到了“上帝”这个基督教的核心概念的存在是对生命的最大非难:神对人类的怜悯使人类衰弱,神对人类痛苦无所不在的注视使人类丧失了战胜痛苦的勇气。而尼采所说的“超人”并不是在于体格上的强健,而是在于生命意志的强大:这个超人不依赖于他人,而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不需要靠别人的理想生活,而是自己为自己创造理想和价值标准,并把自己的理想贯彻到所有其他人身上 。 
     
     李白对儒家的蔑视和尼采对上帝的否定如出一辙。对於儒家思想,李白处处持反抗、讥讽的态度。即便是对儒家所维系的传统,李白也是想有所突破的。除去前面提到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外,他也常拿孔子自比,如在《古风》中道:“我志在删述,重辉映千春”,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道:“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同时,他也看不上用儒家思想来进行统治、治国。他在《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中道:“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又在《嘲鲁儒》中道,“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然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头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甚至更加直白的在《淮阴书怀寄王宗成》中道:“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 。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儒家求名望轻富贵,安贫乐道,而李白却恰恰相反,他是不求名望,但求眼前的富贵:他“王侯皆为平交人”,“十千五千旋沽酒”,“浑身装束皆绮罗”,“兰蕙相随喧妓女”,“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这种结交权贵、享受生活的现实主义生活态度,是和当时儒家思想中的隐忍主题格格不入的。李白那时的生活甚至可以用现在流行的“小资情调”来进行描述,他是他那个时代的“超人”。 
     
     要想证明李白的“超人”特质,就要先看到他人性的自由。他对於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批判本身就表明了他思维方式的自由;他虽能充分享受金钱物质给生活带来的各种好处,却同时是轻财好施的。他自称在他二十几岁在维扬的一年里,“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虽结交权贵,却一向认为名是身外之物。李白是宁要酒也不要名的。他在《笑歌行》中道: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卖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李白这种人性的自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吾不滞于物,与时推移,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由”。如此看来,李白这个自由的“超人”所创造出的“价值标准”,可能就是他多次提到的“舒卷”:他在《商山四皓》中道,“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又在《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中道,“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尼采的超人并不是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他的超人之强在能够承受最大的失败和最深的痛苦,能够面对失败和痛苦欢笑和舞蹈。他的超人总是孤独的。这些又是和痛苦孤独,求政路不通,求道心不静,“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的李白多么的相似。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龙岗秦简》[1]句读献疑(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