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博简《中弓》札记四则(1)学毕业论文(2)
2013-10-29 01:33
导读:三 第十九简李朝远先生读作“山有堋(崩),川有滐(竭), (日月)星 (辰)猷(犹)差(左)民,亡不又(有) (过), (贤)者……” [23]P277
三
第十九简李朝远先生读作“山有堋(崩),川有滐(竭), (日月)星 (辰)猷(犹)差(左)民,亡不又(有) (过), (贤)者……”[23]P277
李先生的读法似可商榷。问题有二:一,前面说“山有堋(崩),川有滐(竭)”,是不祥,紧接着说“ (日月)星 (辰)猷(犹)差(左)民”,是吉祥,语意相反,后面又说“亡不又(有) (过)”,又是不祥,语意不够通畅;二,照李先生的读法,“亡不又(有) (过)”就没有主语了,在文句中也无法找出隐含的主语,语意也是不顺畅的。细审文意,当是说,山、川、日月星辰均有不祥之时,民众也均会有过错,贤者当起而振之。笔者以为应当读作:“山有堋(崩),川有滐(竭), (日月)星 (辰)猷(犹)差,民亡不又(有) (过), (贤)者……”“差”不必改读“佐助”之“左”。《说文·左部》:“差,貳也,差不相值也。”[24]P99《段注》作“差, 也,左不相值也。”解释说:“ ,各本作貳;左,各本作差,今正。 者, 之假借字。心部曰:‘ ,失当也。’‘失当’即所谓‘不相值也’。……左之而不相当则差矣。”[25]P200“差”是失当,差错之意。《尚书·吕刑》:“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孔传:“察囚辞,其难在于差错,非从其伪辞,惟从其本情。”[26]P250本简文是说日月星辰的运行出了差错,违背了常道。
四
第二十简有“含(今)之 (君子),孚 (过) 析,戁(难)以内(纳)谏”一语,对于“孚 (过) 析”,李朝远先生的考释付诸阙如,说:“义不详,待考。”[27]P278
笔者以为,“孚 (过) 析”当读为“保过 (扞)婞”。现申说于下。
“孚”当读作“保”。“孚”滂纽幽部,“保”幫纽幽部,旁纽,叠韵。《说文·人部》:“保,养也,从人,从 省, ,古文孚。”[28]P61《段注》作“从人, 省声, ,古文孚。”[29]P365“孚”本为“保”之声符。本简“保”是保有,持守的意思。《诗经·大雅·崧高》:“南土是保。”郑笺:“保,守也。”[30]P567“保过”是说死守自己的过失,不予承认,不肯改正,文过饰非。《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31]P655“保残守缺”与此处的“保过”相类。
“ ”即“ ”。《说文·戈部》:“ ,盾也,从戈旱声。”[32]P266《说文·日部》:“旱,不雨也,从日干声。”[33]P138从“旱”声与从“干”声无别。“扞”“捍”同字也可证明。当读为“扞”。《说文·手部》:“扞, 也,从手干声。”[34]P257《段注》:“ 当作枝,枝持字古书用枝,亦用支。”[35]P609段说甚是。“扞”也写作“捍”。《集韵·翰韵》:“捍,卫也,或作扞。”[36]P127“ ”见纽元部,“扞”匣纽元部,二字旁纽,双声。“扞”有“保卫”与“抵挡”义,二义相反而实相成,“保卫”对己而言,“抵挡”对敌而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本简文是“抗拒,抵制”之义。《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郑注:“扞,坚不可入之貌。”孔疏:“扞,谓拒扞也。”[37]P1523
“析”当读为“婞”。“析”心纽锡部,“婞”匣纽耕部。锡、耕对转。心纽与匣纽多相通之证:从谐声上看,“亘”,心纽,而从“亘”之“桓”、“狟”、“絙”、“洹”“峘”均为匣纽;从一字异读上看,“絢”,荧绢切(匣纽),又须伦切(心纽)。“析”读为“婞”,语音上是没有问题的。《说文·女部》:“婞,很也。”[38]P263《段注》:“很者,不听从也。”[39]P623《离骚》:“鲧婞直以亡身兮。” [40]P590“婞直”为同义词连用,“婞”是“刚直”之义,这里当是作名词用,是刚直之臣,或刚直之言的意思。
“ 析”就是“扞婞”,是抵制,排斥刚直之臣(言)的意思。“保过扞婞”是说“今之君子”,死守自己的过失,不予承认,文过饰非,而又排斥刚直之臣(言)。“保过”、与“扞婞”是并列结构,是“戁(难)以内(纳)谏”的两种表现,所以下文中弓紧接着慨叹其“戁(难)以内(纳)谏”。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