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由《上博三.仲弓》的「 」、「 」等字討論(1(2)

2013-10-30 01:21
导读:四、《上博三.仲弓》及郭店簡中的「﹝與/心﹞」 「﹝與/心﹞」字在〈仲弓〉篇中出現兩次,分別為 簡二:…… ﹝與 /心﹞ 昏之。 簡七:惑﹝化/心﹞

四、《上博三.仲弓》及郭店簡中的「﹝與/心﹞」

 

「﹝與/心﹞」字在〈仲弓〉篇中出現兩次,分別為

簡二:……﹝與/心﹞昏之。

簡七:惑﹝化/心﹞﹝與/心﹞。

 

然簡二為殘簡無法確定文意。簡七「惑﹝化/心﹞﹝與/心﹞」,簡十寫作「惑﹝化/心﹞」,可見在這個句子中「﹝與/心﹞」、「﹝與/止﹞」應是同一個意思。李朝遠先生考釋為:

   ﹝與/心﹞,從與從心,即「與」。詳見本篇第二簡注……第十簡中也有「惑﹝化/心﹞」,嘧譃閺呐c從呂(玉姍案:簡十當為「惑﹝化/心﹞」,「﹝與/止﹞」字從與從止,應訂正。)所「惑」均為「﹝化/心﹞﹙過﹚」和「」。如此說不誤,「惑」為《論語》所無。[11]

 

不過李先生並未在考釋中詳細分析「﹝與/心﹞」字之形音義。

 

《說文》:「與心,趣步﹝與/心﹞﹝與/心﹞也。從心與聲。」段注:「趣,急走也。趣步﹝與/心﹞﹝與/心﹞謂疾而舒也。馬部﹝與/馬﹞下曰:『馬行徐而疾』,義正相類。《漢書》:『長倩﹝+與﹞﹝+與﹞。』蘇林曰:『﹝+與﹞﹝+與﹞,行步安舒也。』《論語》:『與與如也。』馬注曰:『與與,威儀中適之貌。』與與,即『﹝與/心﹞﹝與/心﹞』之假借。欠部曰:『歟,安氣也。』」[12]〈仲弓〉簡七:「惑﹝化/心﹞﹝與/心﹞」與《說文》用法應該不同。筆者以為簡七:「﹝與/心﹞」、簡十「」中「﹝與/心﹞」、「﹝與/止﹞」皆應讀為「」,有可能為「糾舉有罪之人」之意。「舉」有「糾正」之意,《呂氏春秋.自知》:「所以舉過也」。《注》:「舉猶正也。」

郭店簡亦有「﹝與/心﹞」字,分別出現於〈成之聞之〉簡39「文王作罰,型茲亡 」及〈語叢二〉簡42「凡敓,作於 者也」。

 

〈語叢二〉簡42「凡敓,作於﹝與/心﹞者也。」文意不明。

 

〈成之聞之〉簡38-39「康誥曰:不還大﹝日+頁﹞,文王作罰,型茲亡﹝與/心﹞。」與今本《尚書.康誥》:「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不率大戛。」可比對。今《尚書.康誥》:「刑茲無赦」,郭店簡作「型茲亡﹝與/心﹞」。郭店簡〈成之聞之〉考釋:

裘按:今本《尚書.康誥》:「……曰,乃其連(玉姍案:當為「速」考釋誤作「連」)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不率大戛」。簡文引《康誥》文,首句與「不率大戛」相當,但句序不同,且有異文,待考。[13]

 

玉姍案:今本「不率大戛」之「戛」有可能為郭店簡文「不還大﹝日+頁﹞」之「﹝日+頁﹞(夏)」字之訛。簡文「型茲亡﹝與/心﹞」若讀為「刑茲無舉(舉﹔糾舉)」,則似與今本「刑茲無赦」完全相反﹔今本《尚書》為東晉梅賾所造,與郭店簡時代相去甚遠,不能以今本《尚書》為標準本來糾正郭店簡,因此此處闕疑,以待更多出土文獻資料。

 

 

參考書目

1.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圈點段注說文解字》,台北市:書銘出版公司,1992.9

2.      《十三經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9

3.      《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4.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1

5.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9初版

6.      季師旭昇撰,《說文新證﹙上﹚》,台灣:藝文印書館,2002.10

7.      容庚 編著《金文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98.11第6刷

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9.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10.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1

11.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2初版

12.  張光裕主編,《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 文字編》,台北:藝文,1999.1初版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頁268,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頁26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3]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頁24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4]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頁24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5] 《郭店楚墓竹簡》頁146,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6] 季師旭昇撰,《說文新證﹙上﹚》頁168,台灣:藝文印書館,2002.10

[7]季師旭昇撰,《說文新證﹙上﹚》頁168-169,台灣:藝文印書館,2002.10

[8] 《郭店楚墓竹簡》頁153,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9] 《郭店楚墓竹簡》頁153,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10]《郭店楚墓竹簡》頁217,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1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頁268,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12]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圈點段注說文解字》頁511,台北市:書銘出版公司,1992.9

[13]《郭店楚墓竹簡》頁153,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读上博简《中弓》札记四则(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上博三.恆先》「意出於生,言出於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