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上博三.恆先》「意出於生,言出於意」說(

2013-10-30 01:21
导读:文学论文论文,《上博三.恆先》「意出於生,言出於意」說(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恆先〉簡

〈恆先〉簡5-6:「又(有)出於或,生(性)出於又(有),音出於生(性),言出於音,名出於言,事出於名。」

原考釋者李零先生沒有多做解釋,只在293頁的注中簡單地說:「或生有、有生性、性生音、音生言、言生名、名生事。」從字面上看,這樣解沒有問題,但是,從義理上看,「性生音、音生言」一段,其真正涵義卻很難讓人理解:作者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性」可以生「音」?「性」既然可以生「音」,那麼為什麼不能直接生「言」?在這一段發生思維中,我們看不出「音」有任何必需性。

對於這樣的疑問,雖然李銳先生在〈《恆先》劄記兩則〉(孔子網2000,2004.4.17)一文舉出《逸周書.官人》「氣初生物,物生有聲」、《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初氣主物,物生有聲」為證;廖名春先生在〈上博藏楚竹書《恆先》新釋〉[1]中除了把隸定文字改成「又(有)出於或(域),生出於又(有),音出於生,言出於音,名出於言,事出於名」外,又舉出了《管子.內業》「音以先言。音然後形,形然後言」為證。但也不能解釋為什麼在這樣的發生序列中,「音」會有這麼重要的地位。其後探討〈恆先〉的學者很多,大體都繼承原考釋「音」的隸定,而沒有特別解釋「音」的作用及意義。

我們認為,〈恆先〉此處的「音」字應該直接釋為「意」,也就是說,此處的「音」字和「意」字可能是同形字。

由於古文字材料中,與「意」相關的線索很少,所以「意」是一個很棘手的字。《說文》有兩個字和「意」有關,一作「意」,大徐本《說文》卷十上釋云:「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段玉裁注:「志即識,心之所識也。意之訓為測度、為記。訓『測』者,如《論語》『毋意、毋必』、『不逆詐,不億不信』、『億則屢中』,其字俗作『億』。訓『記』者,如今人云『記憶』是也,其字俗作憶,〈大學〉曰:『欲正其心者,先掌湟狻!徽,謂實其心之所識也。」

《說文》卷十下另外有一個「 」,大徐本釋云:「滿也。从心、 聲。一曰:十萬曰 。」段玉裁注:「《方言》曰『臆,滿也』、《廣雅》曰『臆,滿也』、漢蔣君碑『餘悲馮億』,皆 之假借字也。」

對於「 」字,我們也要做點探討,《說文》卷三上釋云:「快也。从言从中。」段注云:「快,喜也。從言中會意,『中』之言『得』也,言而得,故快。」意思是:話說對了,所以快樂。依段注的意思,此字即後世「臆測」之「臆」的本字。林義光以為「言中為快,非義。费裕○以示言中之意,當與意同字」(《文源》),據此,中間的圓圈是個指事符號,表示「察言而知意」。于省吾先生則以為「 」是從「言」分化出來的附畫因聲指事字(見《甲骨文字釋林》頁459頁),也是以為此字從「言」,並且以一個圓圈為具有分化作用的指事符號。這個字目前只見於西周中期的 簋、九年衛鼎、牆盤、西周晚期的湋伯簋、戰國晉系文命瓜君壺(參《金文編》頁139),接著就看不到這種寫法的字了。一直到東漢末年的楊統碑、西狹頌、譙敏碑,才又出現在「(億)」字的偏旁中(參《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頁565-566。東漢從此形的「億」字有三個),但是西漢的「億」字、「意」字都從「音」。

《說文解字》中互不相屬的「意」和「 」,形義不同,看起來是不同的字,但是實際情況如何,目前還很難說。但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材料,直到西漢,可靠的「意」字及從「意」的「億」,其「意」形上部所從都是「音」,沒有看到作「 」的,對於這種現象,我們推測有兩種可能:

一、古本用「音」為「意」,其後加意符「心」,造出「意」字

「意」是一個抽象義的字,除非用形聲字來造字,否則不太好表現。我們推測的第一種可能是古本用「音」字來表示「意」,「音」的上古音屬影紐侵部,「意」屬影紐之部,二字上古聲相同,韻為旁對轉,如《周易.豫.九四》以「疑」、「簪」為韻;《大戴禮記.五帝德》以「任」、「治」為韻(參陳師新雄《古音學發微》頁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由《上博三.仲弓》的「 」、「 」等字討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