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上博三.恆先》「意出於生,言出於意」說((2)

2013-10-30 01:21
导读:1085),因此「音」可以假借為「意」。當然,「言為心聲」,「心聲」也就是「意」,所以「音」和「義」在意義上也有很密切的關係。根據于省吾先生
1085),因此「音」可以假借為「意」。當然,「言為心聲」,「心聲」也就是「意」,所以「音」和「義」在意義上也有很密切的關係。根據于省吾先生的說法,「音」是從「言」分化出來的附畫因聲指事字(見《甲骨文字釋林》頁458頁),如果依此說,則用「音」為「意」是一種引伸用法,其後加義符「心」,造出引伸分化形聲字「意」。

依此說,「意」和「 」可能不同字,雖然出土文字材料中只見「意」字,未見「 」字。也有可能「 」字晚出,旋起旋廢,只保留在《說文解字》中。

二、「音」即「 」,二者為同形異字

如前所述,「 」是個指事字,字從「言」,而在「言」的中間加個指事符號「○」;有可能戰國時期秦、楚系的「 」字把指事符號改成短橫筆,改寫在「言」形下部的「口」形中,因而字形雖然和「音」字相同,其實應該看成「 」字。也就是說,戰國時期秦、楚系的「音」,有可能同時代表「音」、「 」二字。「音」作「意」用時,並不加意符「心」。秦系文字《十鐘山房印舉》、《睡虎地秦墓竹簡》才開始加義符「心」作「意」(參湯餘惠先生主編《戰國文字編》頁700)。漢以後的「意」字也全都繼承此形「从心、从音」,無一例外(見《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頁743)。

依此說,「意」和「 」字應該是同一個字。

現在,透過古文字學的解釋,我們推測「音」應該讀成「意」,那麼《上博三.恆先》簡5-7就應該讀成:「又(有)出於或(域)、生出於又(有)、意出於生、言出於意、名出於言、事出於名。」整個發生序列就明白可說了。「域(空間)」生「有(實有)」,「有」生「生(人生)」,「生」生「意(意念)」、「意」生「言」,「言」生「名」,「名」生「事」。混混天地,察察人間,就這麼形成了。

由於「音」與「意」可能有這樣的糾葛,所以前引廖文所引《管子.內業》的「音」字,其實應該讀成「意」字。《管子.內業》:「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彼心之心,以先言。然後形,形然後言,言然後使,使然後治。不治必亂,亂乃死」,句中兩「音」字也都應該讀成「意」,全句應作:「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彼心之心,意以先言。意然後形,形然後言,言然後使,使然後治。不治必亂,亂乃死。」義理較為明白。《管子》同篇一開始還有「是故此氣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聲,而可迎以。敬守勿失,是謂成德,德成而智出,萬物果得」,句中的「音」字也應該讀為「意」,除了義理的原因之外,句中的「力」、「德」、「意」、「德」、「得」是押韻的,如果讀為「音」,那麼「音」字不入韻,與前後的敘述就不統一了。

又同篇的「凡道無所,善心安愛。心靜氣理,道乃可止。彼道不遠,民得以產;彼道不離,民因以知。是故卒乎其如可與索,眇眇乎其如窮無所。彼道之情,惡音與聲,修心靜,道乃可得」,句中的第二個「音」字也應該讀為「意」,涉上「音」字而誤。除了義理上的原因之外,這一小段的文字也是有韻的。首句「凡道無所,善心安愛」應該有韻,疑「愛」字有誤;此外,「理」、「止」押「之」韻,「遠」、「產」押「元」韻,「離」、「知」押「支」韻,「索」、「所」押「鐸/魚」韻,「情」、「聲」押「蒸」韻,準此,最後兩句也應該有韻,「音」讀為「意」,則與「得」字同押「職」韻。

這些「意」字所以會寫成「音」,一個原因是「音」可能本來即是「意」字,所以《管子》保留戰國古文;另外當然也可能「意」和「音」形近訛變,無論是那一個原因都可以說明《管子》這三小節的這幾個「音」字應讀為「意」[2]。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1「文無離言」,李學勤先生〈詩論分章釋文〉[3]隸定作「文亡隱意」。細看原簡,也有可能作「文無隱音」,或者「文無隱言」,明乎「音」從「言」分化,古文字「音」、「言」常互用;而戰國楚系文字「音」字又可以讀成「意」,則「文無隱言」、「文無隱音」,其實都應該讀成「文無隱意」,也就毫無疑怪了。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由《上博三.仲弓》的「 」、「 」等字討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