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柳宗元研究百年回顾(1)学毕业论文网(2)

2014-02-26 02:39
导读:二是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比较。由于柳刘“二十年来万事同”,学界常将“柳刘”并提。早期人们较多关注二人在天人观、无神论和法家思想上的共同点,如
二是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比较。由于柳刘“二十年来万事同”,学界常将“柳刘”并提。早期人们较多关注二人在天人观、无神论和法家思想上的共同点,如赵纪彬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无神论思想研究》 87 、夏雯《柳宗元刘禹锡反对儒家道统的斗争》 88 、王应常《论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观》 89 等。在研究者眼里他们就像两个始终站在同一思想战线、同有神论和儒家道统作斗争的战斗伙伴。后期则转向文学本位,分析二人在创作上的异同。80年代苏渊雷《论韩柳、刘柳诗文风格异同及柳的独创性》 90 云:“大抵刘诗通俗处近元白,精深不及子厚而婉丽过之”,“刘、柳诗高于退之处,正以他们浸淫骚雅,厚于性情,深入民间。诗外别有事在,触目感怀,故能言之若是清拔郁结、异彼退之之故为高调,转成险急也。”论述是很有见地的。90年代后,随着认识角度的多样化和认识层面的深化,研究者开始把刘柳比较研究放入到“贬谪文学”这一丰富的文化现象中来进行比较。如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文学史》认为:刘柳政治遭遇的接近,奠定了他们诗歌思想内容的共同基础:抒写巨大人生感恨形成的刻骨凄怆,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但在贬谪心态和人生态度上,刘较乐观通达,柳则偏狭执着,所以在诗歌风貌上,“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所析颇为细致精切。

三是韩柳比较研究。韩、柳并称,自古而然,对韩、柳优劣、异同的评说,是历代文人热衷的话题,也是20世纪柳宗元研究中最醒目的一个课题。就其所涉及的领域而言,广及于韩、柳的世界观、政治态度与政治活动、诗文创作思想、艺术成就以及他们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贡献等许多方面。70年代末以前,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评判上一直存在着“扬柳抑韩”的倾向:政治上,以对待“永贞革新”的态度为分界,韩自然成了落后的、保守的一方,柳则是新的进步势力的代表;思想上,韩是唯心主义,柳是唯物主义;人格上,韩趋炎附势,柳忠直坚刚。但在文学上,韩、柳孰优孰劣,意见尚不统一。20世纪上半叶争论的代表论著有:周荫堂《读柳文》 91 、胡怀琛《韩柳欧苏古文之渊源》 92 、周怠抖亮子厚山水诸记》 93 ,最为详尽的是赵宗乾的《韩柳比较研究》 94 。五六十年代,黄云眉先后发表《柳宗元文学的评价》 95 、《韩愈的文学评价》 96 ,阐发其扬柳抑韩的观点。王芸生和吴孟复、范文澜和章士钊之间也有一些商榷性的文章。“文革”中,搞“评法”运动,柳是韩非、柳优韩劣已成了无可置疑的定论。70年代末以后,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韩柳评价也走上了正轨。人们重新认识韩柳,力图恢复其本来面貌。对韩柳的比较也主要集中到二者的关系、文学思想、创作成就和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这些问题上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陈克明《略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友谊与分歧》 97 一文指出,韩柳之间并无利害的矛盾冲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虽有分歧,但并未影响二者之间的友谊。王春庭《试论韩、柳政治上的共同点》 98 也论证了他们“在政治上是朋友,而绝不是什么敌人。”严寿怠抖院柳的评价与韩柳的历史地位》 99 认为:“在思想和文学两方面,柳宗元的历史地位都不及韩愈”;刘洪仁《论韩柳杂文的思想成就》 1:Ⅰ 则说:“韩愈杂文的思想成就要比柳文逊色一层。”严寿怠洞釉和诗风之变看韩柳诗》 1:Ⅱ 经过分析后得出结论:“在诗歌发展史上,韩愈的地位自然要高于柳宗元。韩足称大家,柳只能是名家。”路剑《韩柳琐议》 1:Ⅲ 提出:对韩柳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扬韩抑柳或扬柳抑韩,都不利于对二人的全面认识。更多的学者则避开从总体上评说优劣高下,将眼光投射到比较韩柳思想和创作上的异同。

在散文风格的比较上,吴小林的《论韩柳散文的异同》 1:Ⅳ 和洪本健的《韩文如水柳文如山略说》 1:Ⅴ 颇具代表性。吴文在论述了韩柳散文的共同特色后,指出两人散文的不同风貌是:韩文表达感情的方式往往是爆发式的、倾泄无余的,充满着旺盛的气势;叙写尚奇务新,触处皆活;语言更富独创性和新鲜感。柳文表达感情的方式,常常是含蓄、深婉的,富于讽喻性;构思精密,用笔精严;语言更加精悍凝敛,冷峭峻洁。认为在情思上,韩文“光涌澎湃、奔放热烈”,行文无所拘束掩饰,而柳文“爱憎分明、情意含蓄”,文笔犀利而讽喻深刻;在文势上,韩文以“浩乎沛然、雄肆不羁”的旺盛气势见长,柳文则以“旷如奥如、巍然卓立”的面目 出现;结构上,韩文以“一波未平,一波已作”的出入变化为主要特点,柳文则呈现出“奇峰异嶂,层见迭出”的风格;语言上,韩文造语尚奇好异,但文辞如水一般圆流宛转而略无窒碍,柳文畅达虽未及韩,但在“古丽”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还有不多几篇论韩柳诗风异同的文章,如上文提到的苏渊雷《论韩柳、刘柳诗文风格异同及柳的独创性》和严寿档摹洞釉和诗风之变看韩柳诗》。其中后文将韩柳诗歌放到元和诗风的变化过程中进行分析,认为他们都“矫浮返实”、“力辟新境”,但二人诗格“颇有不同”:“韩文以气势盛,柳文以骨力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论述韩柳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和比较其古文理论一直是个醒目的话题,本世纪关注得也较早。80年代前有关的论述主要出现在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和专论古文运动的著述中。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和游国恩等所著两部《中国文学史》、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 1:Ⅵ 等,主要从宏观上肯定韩柳二人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功绩。一些批评史还比较了两者在古文理论上的异同。如罗根泽认为柳宗元重“文”,但“以好辞为病道而非之”,在学文作文的态度和方法上较韩愈要绵密得多 1:Ⅶ ;复旦大学中文系认为,韩柳二人都主张文以明道,但韩论道提倡儒家道统,力排佛老,柳宗元不反佛老,而是提倡行道及物 1:Ⅷ 。到了80年代后,有关成果日益增多。除了一些专论韩柳与古文运动的文章,如罗宗强的《古文运动何以要到韩、柳出来才开了新局面》 1:Ⅸ 、葛晓音的《古文成于韩柳的标志》 1:Ⅹ 等。各样的批评史、理论史和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 1;Ⅰ 、刘国盈《唐代古文运动论稿》 1;Ⅱ 等专著,论述更趋细致系统。韩柳作为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大凡每一专著都要作专章论述或专节分析。总的来说,论者们都对韩柳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们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性变化。韩柳二人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的作用、重视学习古文的态度和方法等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其不同处主要在于:柳宗元理论的丰富性和精密性逊于韩愈,但进步性和实用性更强,某些方面也更为深入。至于二者最主要的差别,则在于对“道”之内涵的不同理解——韩愈以严格的纯粹的儒家道统为“道”,而柳宗元所论“道”的内容要宽泛得多,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具有鲜明现实性的“以辅时及物为道”的思想。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此外,也有一些论著分别就韩柳的文艺思想、诗歌理论及其关注目标等加以比较,如刘知渐认为韩柳二人政治立场和政治思想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学思想也“大同小异”,并从文的概念、文道关系、文学的相对通俗化、文学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分析了二人观点的异同 1;Ⅲ 。高林广则重点剖析了韩柳的诗学思想 1;Ⅳ 。蔡仲翔等认为柳宗元较韩愈更重视“外”,对“荣古虐今”的批判更鲜明尖锐 1;Ⅴ ;张少康等则提出柳宗元在文品与人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上,思想认识更为深刻 1;Ⅵ 。

在山水游记这一文学题材上,还有研究者将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因成果不多,兹不赘论。

从身世交游考索和柳集整理,看文献学、史料学研究的成绩,

简说二十年来柳宗元研究的不足

文献学研究是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层面。20世纪柳宗元研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举其大端如下:

一、柳宗元生平、行事研究。统计成果约70项,研究专著共7部,以传记、传论和评传为主。其中吴文治《柳宗元评传》 1;Ⅶ 和孙昌武《柳宗元传论》 1;Ⅷ 堪为代表,二著依据史料,传、论结合,不仅清晰地勾勒了柳宗元的生平、行迹,而且较深入地揭示了柳氏的心理性格和生存状态。较好的年谱有两部:即施子愉的《柳宗元年谱》 1;Ⅸ 和吴文治的《柳宗元年谱》(附《柳宗元评传》之后)。此外,便是大批的专题论文,集中对柳宗元的家世、籍贯和交游等问题进行考订和讨论。

在家世方面,1957年严薇青发表了《柳宗元世系补正》 1;Ⅹ 。80年代以来,不少论者继续对柳宗元婚配和子女问题予以考察。周凤章的《柳宗元事迹的一点辨证》 1<Ⅰ 和吴文治的《驳〈柳宗元事迹的一点辨证〉》 1<Ⅱ 两篇文章,围绕柳宗元的岳父是谁、何时成婚、有无子女等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周文主柳氏岳父为杨凝,吴文仍主传统之说,认为柳氏岳父是杨凭。随后李浩发表《柳宗元婚配与子女考》 1<Ⅲ 一文,支持吴文观点。并指出柳宗元于妻杨 氏卒后无再娶之事,但在贬柳州时,与“士人女”同居生周六(柳告)、周七、殷贤等姐弟。王辉斌《柳宗元妻室中的几个问题》 1<Ⅳ 则认为柳宗元一生凡两娶,杨氏无子,吕氏生双胞胎二女及周六兄弟。关于柳宗元的籍贯,学界有“今山西永济县”和“今山西运城县”两说。吴文治、柳宗元学术研究会考察组、谢汉强等持前说 1<Ⅴ ,孙昌武、周义庆则主后说 1<Ⅵ 。在柳宗元的交游问题上,尚未出现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多数研究者关注的仍是与永贞革新紧密关联的柳宗元和刘禹锡、韩愈的关系,如路剑的《韩柳友谊初探》 1<Ⅶ 、刘国盈的《韩愈、柳宗元交游考》 1<Ⅷ 、方永耀的《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谊》 1<Ⅸ 、陈克明的《略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友谊和分歧》 1<Ⅹ 等。也有人关注到了柳宗元与吕温、武元衡、陆质的关系,相继发表了一些文章 1=Ⅰ ,但总的来看,研究视野还是有很大局限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对柳宗元生平中一些行迹和具体事件,研究者也作了一些有益的考索。关于贬迁经行路线的,如王良志《柳宗元从桂州到柳州的路线考察》 1=Ⅱ 、戴义开《柳宗元由桂赴柳路线辨证》 1=Ⅲ 、尚永亮《柳宗元刘禹锡两被贬迁三度经行路途考》 1=Ⅳ 等。关于永州行迹的,如何书置《柳宗元永州十年纪略》 1=Ⅴ 、龙震球《柳宗元永州行迹考释》 1=Ⅵ 等。他如程志的《柳宗元任官一辩》 1=Ⅶ 、罗继祖的《柳宗元蓄妓》 1=Ⅷ 等,虽选题不大,却不无新见。

二、柳宗元集的校订、注释和版本研究。20世纪柳宗元研究,虽未出现一部集精校、笺释、系年合一的柳氏别集,但在作品整理、注释和版本研究上也还是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就笔者闻见所及,现在通行的柳氏别集有两种:一是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影印宋世堂本断句排印的《柳河东集》(书末附录文安礼撰年谱)。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此本重印,改正了一些断句和文字错误,并在集传部分增补了《唐书本传》和《柳子厚墓志铭》两文;二是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吴文治点校的《柳宗元集》,至2000年已第3次印刷。该本前言对柳宗元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作了详尽介绍,并在版本校勘方面下了较大功夫,是一个可信赖的本子。除此之外,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国安的《柳宗元诗笺释》,首次对柳宗元全部诗作进行注释、系年,并辑录了大量前人对柳诗的评论、解说,颇有深度和新意。温绍著《柳宗元诗歌笺释集评》 1=Ⅸ 亦将笺释、评说汇于一书,较便读者。至于柳集的版本研究,成果却较为有限,只有吴文治的《柳宗元集版本源流考略》 1=Ⅹ 和万曼的《唐集叙录·河东先生集》 1>Ⅰ 等。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与柳集的整理相比,选本编撰的成绩似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柳宗元的诗文选本约有27种之多,其中除194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胡怀琛《柳宗元文》外,其他选本均出版于建国之后,而尤以“文革”“评法批儒”运动时期出版最夥。此后,柳宗元研究步入正轨,陆续出版的各种选本大都体现了编选者各自独特的用意和眼光。其中以高文、屈光选注的《柳宗元选集》 1>Ⅱ 和谢汉强主编的《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 1>Ⅲ 二种较为细密深入,别具特点。

三、文献资料的辑录和检索。60年代前期,吴文治编纂《柳宗元研究资料汇编》 1>Ⅳ 首开先河,颇具影响。该书收录的资料,包括中唐以迄“五四”1100余年间具有代表性的评述460余家,辑录图书480余种,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选材范围广泛涉及有关柳宗元思想、诗文创作、生平事迹、作品真伪以及字义疏证等方面的资料,为梳理柳宗元研究史和接受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时代和科学的进步,对近代学者柳宗元研究成果的收录,多采用索引和统计的方法。70年代末,台湾学生书局印行罗联添、王国良编《唐代文学论著集目》,收录外国学者1900至1976年、本国学者1907至1978年有关柳宗元的研究论著共88项。1982年陕西师大中文系资料室编辑《唐诗研究专著、论文目录索引》,辑录了1949至1981年唐诗研究的专著和全国报刊论文,其中柳宗元共84项。1985年江苏古籍出版社推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隋唐五代史论著目录》,在思想文化、人物等方面共收柳宗元研究成果约395项。90年代中期,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又先后出版罗联添编著的《隋唐五代文学论著集目正编》和《隋唐五代文学论著集目续编》,收录1912至1990年海内外柳宗元研究成果共765项。其他相关的成果如中华书局1982年版傅璇琮等编的《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1992年版方积六、吴冬秀编的《唐五代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人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吴汝煜主编的《唐五代人交游诗索引》等等,也为研究柳宗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元提供了便利。 还需一提的是,自1984年始,先后由陕西师大出版社和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每年一辑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在研究资料的建设上作出了大的贡献,其于柳宗元研究乃至整个唐代文学的研究,发挥了切实有力的推动作用。

20世纪柳宗元的百年研究曲折前进,而以最后二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但即以最后二十年论,也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一,选题重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多数论者受习惯性思维支配,总将关注目标凝聚在柳宗元最为人称道的一些题材或为数不多的名篇佳作上,而对柳氏其他题材和作品不屑一顾,由此形成研究的盲点。其二,柳诗研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对柳氏诗文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亦缺乏更为精细的探析和把握。如,柳诗的律古特点、前后期诗体变化及其原因,习用词语、色彩、意象、韵字与柳诗风格的关系,均值得下大力气细加考索。其三,对柳宗元置身逆境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和性格变异还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之同情”,对柳氏谪居前后之文化环境、友朋交游及其与佛学关系的认知仍一间有隔,以致屡屡出现“积极”、“消极”之类的无谓争辩,屡屡出现对柳氏作品的误读曲解。其四,文献学研究尤其是柳集的笺注整理明显滞后。宋代已有百家注韩柳之说,而时至今日,尚未出现一部稍有分量的柳氏诗文的全注本,这种情形,已明显拖了柳学研究的后腿,急需改变。



注释

①本文统计依据的材料为:陕西师大中文系资料室编《唐诗研究专著、论文索引》,1982年;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隋唐五代史论著目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1983—2001年《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笔者检阅的多种书刊。

②天津《益世报》副刊《晨星月刊》1930年第2期。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③ 56同见《协大艺文》1937年第5期。

④ 91同见《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6期。

⑤天津《益世报·说苑》1937年1—5月。

⑥ 11 93同见《光华大学半月刊》1936年第4卷第9期。

⑦《小说世界》1923年第4卷第1期。

⑧ 1;Ⅸ同见《武汉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

⑨ 1;Ⅶ同见中华书局1962年版。

⑩ 1>Ⅳ同见中华书局1964年10月版。 

12 95同见《文史哲》1954年第10期。 

13《文史哲》1957年第4期,华山译。 

14《长江文艺》1962年第1期。 

15《江海学刊》1962年第10期。

16《柳宗元山水文学艺术美》,《文学评论》1984年第5期。

17《柳宗元山水记的诗情美》,《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

18《论柳宗元的山水文学》,《锦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

19《唐代文学论丛》总第3辑,1983年版。 

20《求索》1983年第4期。

21《浙江师大学报》1991年第3期。

22《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年第6期。 

23《广西师大学报》1981年第2期。 

24《锦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 

25《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26《学术月刊》1985年第5期。

27《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20世纪辽金文学宏观研究述论(1)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