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 魏晋志怪小说与史学的分化
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虽大多由史家创作,许多写作内容与写作风格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史学与志怪小说的文体主旨上有很大的差异,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逐渐导致两者之间的分化。这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看出其不同的特色。
史书对“荒诞不羁”之事的记载,重视的是“灾异”。史书中记载的内容除了神仙鬼妖之类的异常之事外,还记载了大量的地震、水灾、冰冻、雷电、干旱、蝗灾等自然灾害。这些记载,大多只是按照时期的顺序的流水记载,缺乏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也恰是体现出史书记载的很强史学性。自从班固最初创立“五行志”,强调“咎征是举”,也就是说五行志只记灾异。在封建的天人感应思想体系里,皇帝施政的是否清明,与上天的“咎征”、“休征”相对应。若皇帝政令清明、德泽天下,则自然界便会出现“甘露降、神芝生,蓂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的状况。自汉代的《五行志》之后,后世的史书中也出现《符瑞志》、《祥瑞志》,《灵征志》等专记灾异的史书内容。
魏晋的志怪小说,只重记“异”,却很少关注那些自然的灾害与祯祥,这与史书的记载有极大的不同。结合当时的历史状况,我们可以分析出魏晋志怪小说兴起的历史背景。在汉末魏晋六朝时期,政治极为混乱、战争相当频繁的发生,灾害连年。人们饱受战火的创伤,心灵脆弱的人们需要某种神秘的力量来寻求精神的寄托。于是,那些虚幻的审美形态引起了他们的兴趣;魏晋志怪小说的兴起也恰是这种审美表现的方式。这恰如杨义所言:“志怪小说是乱世人在生存极限的边缘上,以审美形态追求神秘生命的补偿”[9]。我们通常在志怪物小说中,能够感受到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有着灵性,具有幻化的本领。不说修炼千年的虎仙狐妖,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无生命的事物,如金钱、扫帚、枕头等等,皆可作人言,变幻异形;给人们展现出一种奇特的神秘感。与史书写作不同的是,在这些志怪小说中,作者赋予故事本身奇幻、神异的魅力,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故事展现的景象。
在记述神鬼异常之事方面,史书的记载往往是为迎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对神鬼异常之采用“阴阳五行学说”进行牵强的比附,淡化记载故事的内容情节,而注重揭示故事背后的政治因素。然而,志怪小说的创作中却对故事进行着完整、、细腻的描写,在叙述中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及伦理道德。试举“江夏黄母变鼋”的例子,我们便可以清晰地发现史书与志怪小说在记载上的不同。
在《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江夏黄母变鼋的故事,梁代的刘昭为之作注释,“黄者,代汉之色,臣妾之体,化为鼋,鼋者元也……后帝者三,不专权限,天德虽谢,蜀犹傍瓒。推求斯异,女为晓著矣。”这段材料,可见刘昭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对黄母变鼋进行牵强附会的分析。可我们再《搜神记》中,可以看到这个故事折射出的人性情感。《搜神记》卷14记载:汉灵帝时,江夏黄氏之母浴盘水中,久而不起,变为鼋矣。婢惊走告。比家人来,鼋转入深渊。其后时时出现。初浴簪一银钗,犹在其首。于是黄氏累世不敢食鼋肉[7](卷14)。干宝笔下的“人化鼋”故事中反映出人类的情感与社会伦理的道德;这与史书宣扬的皇权政治形态是极不相同的,这些志怪小说的故事叙述表现出人类的“本然性情”。
余论
魏晋时期的史家创作史书中有着许多志怪的侵向,史家同样是志怪小说的创作者;许多志异之事也被当作史料写进了史书。志怪小说与史书无论在内容、形式上都与史传有深厚的根源。许多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都是当时史家所创作的,这也与中国封建时代“重史”的风气相契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史学与志怪小说之间也逐渐分化。史书的记载重“灾异”以给统治者提供借鉴,而志怪小说的创作中却包含更多人类的情感因素,注重人的性情。整体而言,唐代以前(尤其是魏晋时期),史家与志怪小说的创作有深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东汉)班固.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4](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晋)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马雅琴.《史记》与魏晋六朝志怪小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8]黄桂兰.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与史传的亲合关系[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2)
[9]刘湘兰.论汉唐间的五行志与志怪小说[J],中山大学学报,2009,(5)
[10]略论唐前志怪小说创作与史传的关系[J],安徽文学,2008,(1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紫藤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