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恶心》;《墙》;选择观
【论文摘要】萨特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思想家,他的存在主义核心内容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荒谬,人生孤独”和“自由选择论”。萨特的选择观念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和界广为流行,而且曾深刻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整整一代的中国青年。本文试图从萨特的小说创作《恶心》和《墙》中发掘和寻思早期选择观念的丰富内涵。
安德烈·莫洛亚指出:存在主义作家的成功之处“乃是把运用于小说和戏剧,为小说和戏剧增加了分量,带来了反响。反过来,小说和戏剧赋予存在主义在现代思想中一种不经这些作品体现便永远不会有的威力”。萨特早期的文学创作《恶心》和《墙》就初步阐释了他的存在主义选择观。
一、世界荒诞人生痛苦
《恶心》是萨特早期文学创作的成功之作,是萨特第一次较为全面阐述其存在主义观点的著作,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萨特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的文学图解。作为一部小说,《恶心》的情节简单,表述平淡而近乎枯燥。主人公安东纳·洛根丁对外部客观存在现实的内心体验,恶心感、不可知感、荒诞。联想、莫名的情绪和幻觉和无以名状的恐惧、迷茫感,这些非理性的意念和主人公的畅游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构成了全文的主线。萨特认为,人类对存在的根本体验就是“恶心”,这是人的一种基本情绪的认识,人一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会产生“恶心”感,并声称:“我就是洛根丁,我利用他来表现我生命的脉络。”作者通过《恶心》展示了一个孤独者的精神世界。主人公洛根丁是一个落魄的人,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也曾相信生活的美好,但他的探寻以孤独开始,也以孤独告终。他在日记中写下一些预兆:“星期二:无事。活着。”试图让自己孤独冰冷的心得到一些安慰,他定居布维尔,准备写篇关于18世纪公爵罗尔邦的论文。白天他经常独自一人出人,漫无目的地翻阅资料,晚上常去酒吧消磨时光,总是听一张名为《在那些日子里》的唱片,同并不相爱的老板娘厮混。洛根丁的最后一丝希望在和分别多年的情人相聚后,彻底破灭,他重新回到孤独无援的状态之中。
洛根丁对偶然和荒诞有着深刻的体验,因为一切都是偶然和无根据的,人的一生也要由无数个偶然性组合而成,荒诞就成了存在本身,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荒诞的,存在和不存在都是荒诞的。洛根丁面对现实,意识到自己是偶然而荒诞的存在时,继而因荒诞而想呕吐。终于有一天,“某件事在我身上发生了,我现在不能再对它怀疑了”,“我看到一样东西,它让我感到恶心”,他意识到周围世界存在并思考这一存在时,他觉得它们都是恶心的,他生活在恶心的世界之中。对洛根丁来说,恶心是以一种疾病的方式来到的,它无处不在地跟随着他,他原来对周围事物的热爱的那种热情和希冀都完全消失了。洛根丁感到更加孤独,孤独又使他一次次地领悟,渐渐觉醒:“突然间,我从六年的酣睡中觉醒过来。‘恶心’就是对人生的无深刻理由和偶然性的恶心,它将世间污垢放大给人看,……让人不得不产生恶心感,从而意识到世界的荒诞”,正如洛根丁所说:“我知道我早已找到了生存的答案,我的恶心的答案,我自己生活的答案。事实上,后来我能知道一切,都归结为这种根本的荒诞。”雇希望一次次破灭后,洛根丁最终找到了他存在、恶心和生命的关键,这就是荒诞。荒诞使存在变得毫无道理,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孤独的,恶心只是一种荒诞的感觉,是对现实世界怀疑和否定的认知体验,世界的荒诞让洛根丁感到恶心,同时又对它们怀着触摸和欲望,所以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人是生而自由的,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去获取本质,既然人已经对荒诞世界有了清楚的认识,有了否定和批判的立场,那么人就该超越荒诞性和偶然性,超越和解放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所以他还在《恶心》主人公洛根丁身上表现出自我选择的意向。意识到存在和世界荒诞,洛根丁难受、失望甚至绝望,但此时也意外地觉悟:“我是自由的,我再没有任何理由活着,所有我尝试过的理由都失去了,我不能再想象什么别的。我还年轻,我还有足够的勇气重新开始……我是孤独的,自由的。”冈于是洛根丁决定逃避、抛弃现在的一切,到另一个世界去,把握未来和希望。和萨特观点不同,加缪认为荒诞是无法消除的,人应该勇敢地正视荒诞,在痛苦和悲哀中赢得精神上的胜利,荒诞无法逃避,只可超越。洛根丁选择了美和,到巴黎去,作为他逃避荒诞的方式,沉浸在艺术中,才能让自己从“恶心”中得到拯救。可是作者只给了洛根丁能自主选择的权利,至于选择了什么,他并不关心。投身艺术真的就不再“恶心”,能消除洛根丁的颓废、绝望和痛苦吗?他到了巴黎依旧要面对如何生存,如何选择道路的问题,所以《恶心》主要还是初步凸现了萨特对人的意识的关注,对人类自我选择的钟爱,而且在那个令人迷茫仿徨、痛苦绝望的时代,洛根丁的希望和萨特的理想都只是一种理想,并不能真正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