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回到文学本身——试析文化研究为例略论现代文(3)

2014-06-23 01:09
导读:把握和的有机联系和互渗原则,找准文学研究的方向,有助于引发人们对文学批评学科内部的反思和解决方案的找寻。文学批评回到文学自身,是解决其过

  把握和的有机联系和互渗原则,找准文学研究的方向,有助于引发人们对文学批评学科内部的反思和解决方案的找寻。文学批评回到文学自身,是解决其过度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回到探求文学内部的规律,回到对文学性的适度把握,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传统文学理解的选择性回归
  传统文学研究关注文本,在其内部寻求规律,主张经验的认同,认为是文学的介质,遵守的陌生化原则,重在能指所指双重结构的建立,寻找并依据文学性,倡导某种理想化、模式化的原则以阐释和规范文本。这些都是文学研究高度价值之所在,必定使当下图像文化和符号化的文本自惭形秽并于文学乃至批评的视域中隐退,而这些对传统的选择也必将挽留文学性的远离。例如形式主义的批评原则就有长久的有效性。什克洛夫斯基在《散文理论》中说:“譬如,语言的艰深化;譬如,种种声音表现法,渲染,韵脚。这是艺术的推进。凡此种种不仅是诗歌语言中声音的现象,而且是诗的本质,艺术的本质。”艺术永远表现人类向善向美的理想,文学也必然以其特性而生存。在某种意义上,传统是最好的导师,对文学批评向文学结构的回归,汲取传统文学解释中的经典原则与理趣意义深远。

  (二)深化文学研究的方法
  文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符号学批评、解构主义批评等,还有人提出用学、学、神经现象学、活体生物学、传统学方法来研究,并且每一种方法都会取得相应的成效。迈克尔·莱恩曾对相同的文学文本作了多重解读。以《李尔王》为例,用形式主义方法解读,认为是一部多种话语模式并存的异质性文本,得出如下结论:“《李尔王》通过对死亡和再生的叙述,反对建立在僵死的权威、不健康的自我欺骗和命令式的语言之上的旧秩序,支持一种发自内心的富于创造性的新秩序,一种建立在考狄利娅所主张的,说自己感觉要说的而不是自己不得不说的基础上的新秩序。”用结构主义方法解读,则注重其双重情节的研究;用女性主义方法解读就落在父权制和父权制对妇女的理想的重心上……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文学研究的资源,增强文学批评的活力、深度和广度,也能推动文学创作的丰富化。但无论采取何种批评方法,理论前提必须建立在文学研究的意义之上,面向文学文本,结论回到文学。弗莱说:“我需要一种历史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但这种研究方法应该是一部真正的文学史或包含一种真正的文学史。”而对文学研究方法的追求所遇到的问题,如精神分析方法对文学现象的简单化归纳,符号学批评的化倾向等等,都是文学批评背离文本的诱因。面对如此种种,要善于舍弃批评方法方面的不足。

  (三)正确区分文学和文化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对文学和文化两者关系的把握我们前面已经详细进行了论述,这里再作强调。在文学研究中,文化是其背景;在中,文学是其例证。必须以文学为中心,从文学出发,最终回到文学的研究才是真正有效的。在当下二者的相互交融中,必须维护各自的独立性。文化是人类所有的物质、精神、制度的成果的高度抽象,是一个大系统,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表征,有着巨大的覆盖面。文学是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是者运用感性经验,建构一个审美的文本世界,从而使接受者获得精神和灵魂的洗涤和升华。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阶段的精神产品,需要不断改良和创新。而且,“文化的形态多种多样,除大自然之外的所有事物、现象的形态都包括其中;文学作品的形态只有其话语系统与其指代、导向的文学作品言象系统及其意蕴的统一一种”。正确区分文化和文学的相异之处,才能更好把握它们的贯通性,才能在具体文本的研究中始终认准文化或文学的主体性,明了文学研究对文化的反映乃为文化研究所提供的依据,文化的传统、模式、观念对文学文本的影响和对文学批评的启示。唯此,才能不混同二者的主次,相互推动、促进和丰富。

  (四)回到文学文本
  文学作为一种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文本。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的脱节,必定走向自身的纯理论化,最终将远离大众,远离文学。回到文学文本,就要重新确立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把文学性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以文学为出发点,以文学为文本,但由于过度诠释,忽视文学文本和文化的涵义,文学性使形式主义变得狭窄,致使文学研究陷入僵局。“形式主义者大多兼具语言学家与诗人的身份,他们希望通过语言学走向诗学,但在理论建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条路不易走通,不知不觉中广义的诗学变成了狭义的诗学”。而符号学,则由于跨学科的学术性,涉及哲学、心等领域,致力于摆脱特定主题范围的支配。它在深化文学文本原理的同时,也忽略了文学本身的立场原理。我们从彼得·威德森对文学性的观点中应该得到一些启示,“一方面,我接受不存在一种语言学或修辞意义上的独特的文学语言;另一方面,我希望在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地位、功能和影响中,而不是在审美本质中确立文学性的定义。”“既确认文学性的外在文化定义,又保留它与其他话语形式、其他文化产品模式的内在差异。”以上两个例子正是文学批评背离文学文本的正反两面的例证。重新确立文学性,回到文学文本是真正解决文学生产、文学批评难题的方案,也是唯一的出路。伊格尔顿认为应该把文学放置到现代的文化生产领域来审视,但因文化生产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把文学与现代性上普泛的文化话语混同。作为文学自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也恰恰就是文学性这一仍旧肩负它区分于其他艺术或文化的特征。

  文学批评遭遇了过度发展。学科自身的过度发展,以及研究学科界限的消融和文学性的扩张,将文学批评带进了十分尴尬的处境。文化研究只是其中一种具体的表现,但对文化研究理论机制的内窥和对它所带给文学研究困境的深思,及从文学批评学科内部人手,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区分它们的不同,本着回归文学的宗旨,建立理论背景下有效的实施策略,深化文学研究方法,重新确立文学性,将研究指向回归文学文本,这是一条指点迷津的出路,对文学研究、文化研究,对文学批评前进航线的拨正,甚至对整个现代知识体系状况的改善和难题的消解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回顾与反思:关于中国语境中的艾特玛托夫研究 下一篇:试论后殖民语境下的华裔英语文学研究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