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什么是我们认定的的本体,什么是自律的文学艺术的要件?什么是文学艺术的内部构成?经过1980年代以来的我国文学艺术范式由批评等外部批评向文学艺术本体或内部研究的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已成为我国文艺学界的共识。
实际上,对于文学本体的追寻在19世纪社会性历史性为主的总体批评范式之后,人类经历了作者本体论、文本本体论、读者本体论和三元合一本体论等多个范式的理论思考和历史存在时期。不同的本体观,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文学本体(本体构素),以及对不同本体的体认。
在中国,对于文学本体的追寻,至今具有其历史合理性。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历了对文学本体寻找与厘定的艰苦历程。它一反过去时代从普遍性、共同性、一般性和共性人手来框定文学的路径,放弃将文学作为附属、作为工具、作为手段的思维方式,转而从文学的个性、特征、独特性和自主性的角度去探询文学,寻找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文学自身独有的本体。这是文本中心主义时代的文学本体观,反过来,文学的“本体”也只是在这一意义上才有意义。当代中国寻找文学本体的努力是从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年”开始的,但当时的批评界对以论为背景的文本主义各话语显得颇为生疏,甚至拒斥;而以社会历史批评为基本前理解的中人则很轻易地便“凌空一跃”,直接由社会历史批评滑入接受和读者批评,甚至直接进入研究,对此有学者曾全力呼吁:补上缺失的环节和缺失的功课,加强对语言论转向背景下的文学本体的研究。我国文学理论界的这一努力在90年代获得了相当的进展。无疑,对于文学本体的探寻,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作为“理论革命”时代的人类遗产,文学的本体范式研究曾深刻地发掘文学内部的多重要素,在文学文本研究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进人新世纪,世界文学艺术与美学理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时间,文化的转向、视觉图象的转向、美学的转向、后现代转向以至身体的转向纷至沓来,不绝于耳。主导的文学大势发生了变化,迫使我们不得不应对今日的文化实践。但今天文学的文化转向绝不是取消文学的本体研究,而是在多范式多话语共展并存的多元对话时代,寻找更宽广更包容更富于生命力的研究方式,其中文学的本体研究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话语仍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深人探索。文学的文化转向并没有结束文学的本体研究。
今天,数字媒介引起的革命,又一次引起了文学艺术自身的变革。文学面临着又一次范式转型的巨大变革。一大批新型的文学样式如文学、文学、网络文学,甚至广告文学,一大批边缘文体如大众流行文学、通俗歌曲(歌词)艺术、各种休闲文化艺术方式,甚至手机短信都已进人文学研究的视野,由文学而及文化,更多的新兴的文学艺术样式被创造出来成为今日文学艺术研究关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