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男女主人公身份
在《卖油郎独占花魁》里,莘瑶琴本是京都汴梁城外的小家碧玉。天生伶俐,“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若提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人意表”;秦重也本汴京人士,逃难至临安。“生得一表人才”、“是个老实人”。秦重和莘瑶琴的故事正好发生在“靖康之耻”至南宋初期的时段里。可以说。作者用矛盾对比的方法在两个人的身份上负载了隐喻。秦重和莘瑶琴两人共同象征了大宋朝廷。如果一定要分开分析他们身上的隐喻的话,可以说莘瑶琴象征着北宋.而秦重象征着南宋。
总之,莘瑶琴和秦重两人的结合,这种合二为一的结合正好把当时宋朝一分为二备受外敌凌辱的险恶状况以及南宋上至官宦下至商人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复国理想,只知行乐醉生梦死的生活作风一起隐喻了出来。隐喻的目的是为了警醒,生活在明末的冯梦龙,作为一个爱国志士,他敏锐地观察出了当时明朝潜在的危险,那就是来自大金王朝的威胁。于是他通过隐喻的形式把这种忧患意识暗藏在文章中,目的当然是希望人民能够警觉起来,提高忧患意识。
2、豢重对花魁的追求
如果说冯梦龙是要在这篇文章中建构一个真正爱情的典范的话.那么他自己也在文中安排了使这个爱情大楼坍塌的泥石流。从文章末尾秦重一家大摆筵席欣贺四喜以及“却说秦重和莘氏,夫妻偕老,生下两孩儿,俱读书成名”等这般的描述来看.作者可能有歌颂一个新的爱情理念的想法,然而正如前所说,文中的矛盾粉碎了这个想法.产生了迥异于它的意义。
秦重第一次见到莘瑶琴时,“定睛觑之。此女容颜娇丽,体态轻盈,目所未睹,准准的呆了半响,身子都酥麻了”。
3、等级观念的矛盾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作者对秦重这样一个小商贩的讴歌.显然是为了颠覆郎才女貌“大凡才子必须佳人,佳人必须才子,方成佳配”这样的被公认为美好结合的婚姻模式。证据是很显然的:开头对郑元和(乞儿)与李亚仙故事的赞颂。文中对吴八公子飞扬跋扈的批判,从王九妈和莘瑶琴口中常常道出的富贵公子玩弄女性的厌恶,以及末尾“堪爱豪家多子弟,风流不及卖油人”这样的诗句。这些都是企图颠覆古来等级观念的构思。然而,却又有深深的等级观念在这些形象中显露出来,不但宣告了颠覆行为的失败,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等级观念。等级制度必然是一种。而作者只能用另外一种对立去瓦解,但这还是一种等级秩序,只是对立中的某两个和某几个对立点的位置调换了。
其二,考察秦重的身份变化:最开始是无家可归逃难的孤儿,后被朱十老收养(同时可解读为小掌柜),但受兰花刑权诬蔑再度沦为孤儿(同时可解读为赤脚小贩),慕美人成为嫖客(当时的嫖客主体是富豪官显),重回朱十老家且朱十老病终当上油铺掌柜(个体商人),这个时候娶了莘瑶琴;莘瑶琴出资,油铺做大,家业做大(商贾大户);孩子读书成名(书香名门)。在描述秦重从孤儿到生下孩子、从小贩到大户的这个过程中,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秦重的身份也不断发生了变化,从一个遭人白眼(王九妈的揶揄嘲讽)的底层,上升到被人羡慕的名门豪族。这不单单是经济实力的增强.背后隐藏的是社会等级的上升。
其三,以莘瑶琴为代表的妓院人物的暗示。莘瑶琴非有名的公子不接,接了担心被人笑话:王九妈最开始嘲讽秦重.后来见钱眼开为了撮合其事又极力掩饰秦重卖油郎身份,称秦重是“涌金门内开绸缎铺的秦小官人”;秦重卖油时去妓院和以有钱嫖客身份去妓院时的不同待遇.前者是任意呼唤和轻视,后来虽然有嘲笑,但嘲笑只是外表形象一时不适应的嘲笑,受到了殷勤的对待如丫鬟捧酒、奉茶、侍浴,特别是老鸨王九妈亲自陪酒。这些毫不掩饰的暗示了社会的等级观念,金钱是获得上层社会身份的钥匙。
其四,以吴八公子为极端的嫖客对莘瑶琴的侮辱,这也同样是一种暗示。吴八公子责骂莘瑶琴时用的词是“小贱人”、‘娼根”、“就是死了,也只费得我几两银子,不为大事。只是送你一条性命,也是罪过”,最后甚至脱了莘瑶琴的鞋子,让其赤脚回家;以及金二员外在莘瑶琴醉酒之后对她的行为。这从表面看是仗势欺人。是对女人的不尊重,但深植在他们心中的是等级观念,有较高的等级地位,才可以对低层的人进行任意的折磨和侮辱。而还自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这种等级观念必然是当时大多数人的观念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