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为什么一个不为传统所容的叛逆者,一个曾经领导过农协,曾经干过土匪,曾经砸过祠堂的人最后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呢?其实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并不难理解。从产生到今天千百年来以深入到从最高层到最底层的人们心里,成为了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而读书成了一种具有道德评价标准的行为,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惯。最令黑娃害怕的除了白嘉轩的腰板外就是学堂里的先生了。
在学堂面前,在先生面前,黑娃就心虚。但他最后还是拜朱先生为师,用心读书了。这不难看出,虽有黑娃厌倦了戴假面具生活的乏味和动荡不安的困窘,而力图重新寻求平稳,寻求新的价值实现所做出的抉择,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这种根深蒂固的道德心理鸿沟,他要跨越它,就必须尊崇于它。
从黑娃的回归我们不难看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已是深入于灵魂了。它冥冥之中在牵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它仿佛也在不知不觉的给予我们力量,它如同一个避风的港湾,等待着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它也如同一根牵引风筝的线,无论我们飞出多远,它仍可以把你拽回来。
无疑的,黑娃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命运走向了与其本意相偏离的方向,他强大的生命活力始终挣脱不了的心理羁绊,他从拒绝接受传统的教化最终又自觉的皈依传统。他虽不断变换身份,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最终的回归,说明他承认了这种文化,顺应了这种文化。同时也说明儒家伦理文化在中华民族中的心理固势是多么的强大。
《白鹿原》无疑是作家陈忠实对于民族文化的思考和表达,他试图以历史的眼光、民间的视角,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指归进行审视与观照。雷达曾评论说:“陈忠实在《白鹿原》中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念是充满矛盾的:他既在批判,又在赞赏;既在鞭挞,又在挽悼;他既看到传统的宗法文化是现代文明的路障,又对传统文化人格的魅力依恋不舍;他既清楚地看到文明如日薄西山,又希望从中开出拯救和重铸民族灵魂的灵丹妙。这一方面是文化本身的两重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文化态度的反映。如果说他的真实的、主导的、稳定的态度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和继承,大约不算冤枉。”这里陈忠实复杂的文化心理与情绪,正是由历史进程中文化本身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而他的文化心态通过小说人物黑娃为标本得以很好的阐释和表达。
《白鹿原》是一部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是争议的小说,在这儿我们不对小说的争论进行评说。但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部对我们整个民族做出深刻思考的书,是一部反映厚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小说。这种思考和厚重传统文化通过作者笔下的众多鲜活人物承载出来,他们或在全身心的实践着这种文化理论。或是在反叛、抵触着这种理论。从这些人格各异的人物身上,我们不仅再一次感受到了这古老文化对人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力量,同时也感受到了这古老文化对人性的种种压抑和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