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点收获--改编白字戏《(3)
2014-08-27 01:06
导读: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主人翁有引人瞩目和感人肺腑的重大行动或闪光点。于是就把原来“告状”的小标题改为“会驿”。加进一场王卞促郑氏到苏州府衙
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主人翁有引人瞩目和感人肺腑的重大行动或闪光点。于是就把原来“告状”的小标题改为“会驿”。加进一场王卞促郑氏到苏州府衙控告崔的“告状”。这场戏把郑氏的告状推入幕后,正面先写郑对此消极、犹豫(她获悉府官已受崔之贿),而王卞却一味天真地相信“白就是白,黑就是黑,难道黑白可以颠倒不成!”还愿为郑的遭休作证,再三,促郑进府衙告状;然后写告状的结果是,不但毫无收获,而且反使王卞挨了刑杖,郑怕再连累王,欲一死了事,王再予阻止,还向她倾吐肺腑,表明心迹:“唉,我的阿奶呀!(唱)你休泄气莫悲伤/王卞身虽卑贱骨硬坚/别看刑杖加俺狠又酷/却激起俺的义愤涌满腔/虽然是官场黑暗世道险/常言水有清浊,官有廉赃/我不信王法全部都成虚幻/官宦尽都是枉法贪钱/府衙败诉上省告/省告不倒京都拦轿诉一场/王卞情愿乞讨来帮你/直待阿奶冤恨得伸心方甘/”加进这场戏,通过第二度创造的努力,在实践过程中,果真收到感人的效果――观众多被感动得流了眼泪。而单纯看本子,却没有这种效果。这显系第二度创造正确发挥所取得的成效。由此可以看到第二度创造的重要性。
关于崔君瑞这一反面典型,原剧未涉及他的政事,只在负心抛结发这方面做他的文章。这太单调了!一个道德、良心成的官吏,在政事上不可能没有其劣迹。这既不真实,生活面亦不广,更反映不出其朝廷命官的身份。所以改编本就补上如下这一笔:他曾勾结县衙师爷,吞没救济粮,还有其它敲诈勒索的行为,由引而引起富有正义感(后为巡按)的姻舅郑廷玉发生矛盾……有人认为这是强加进去的。我认为写崔的弊政,正为这一反面典型作一点补充,不但不会矛盾,而且更具现实性和典型性。因为弊政与人物的抛结发,应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不然的话,崔就好象生活在封建仕途的真空,成为一个“空头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补上了这方面的,既填补了这一不该疏忽的空白点,又使演出本的“惩崔”场得以出现人民“审”官这一富有点浪漫主义色彩的情节来。象这种既不游离于主题之外,又对这一反面典型的劣行有顺理成章的充实、丰富,应不致有斧凿痕迹的。
意想不到的是,此剧问世后,却收到反倡廉的客观效果。故尔在改为《王》剧时,真实性加重这方面的份量――加进陈才这个百姓头,写崔的赴任遇劫,把盗改为民,是受害的百姓为了报复赃官,不让他到别处去害民,聚众拦江截劫官船。
到后来“惩崔”场的“审”官时,才由陈才把这件事端出来,并送还“劫”来的印绶和袍帽,还要王卞代转达朝廷软差:“百姓要的是勤政为民的清官,不要贪赃腐化的劣吏……”借以表达人民的呼声和意愿。剧目名之改为《王卞审官》,就是由此而来的。
再予增补上述弊政所导致的后果,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因其有助于增强反腐倡廉的效果,有助于有力鞭挞贪赃腐化的丑恶灵魂。
在创作过程中,反复较大的是对苏金英这个人物的处理。她在原剧是个既贤淑,又富有同情心的女性,她真诚招待崔的发妻,并称之为姐姐;可当崔命王卞押送发妻回原藉时,她又无能为力,只能赶到中途与郑氏钱别,并赠银给她。我认为,苏女的这种贤淑、好心,带有虚伪性。所以在改编本中,就被本人写成如此类型的人物:未与她发生利害冲突时,她是一个贤淑、娴静而又雍容深沉的大家闺秀,她亦对王卞的诚实有好感,她受崔的外貌和才华所迷惑而很爱他,甚至到乘父不在而暗渡陈仓,结下珠胎;可她又不放心崔妻荆底细,诸多盘诘、刺探,一旦真相大白,她那潜伏着的、由嫉妒而引发的虚伪一面就暴露出来了――表面不发作,热情招待郑氏;当崔为此感到为难时,她又向崔、郑表示:“看来只有由奴向爹进言就是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私下却严斥崔欺骗她,不肯干休,强其处理好他的前妻。实际就是要崔把前妻休却。总之,就是她起促使崔、郑矛盾发展的作用。这样处理,有些领导同志认为不妥,建议恢复原作苏女形象,表现这位大家闺秀是有教养的、贤淑的,她也是一位受害的女性。95广东国际节期间,就照这样改动了――把抹在她脸上的虚伪、嫉妒的“黑点”几乎尽行刷掉,只保留其获悉真相后的抵触情绪和对崔的严厉斥责。可是后来又听到反对的意见,说这样改动,使得苏女变成似正非正的畸形人物。饰演这一角色的女演员亦有同样感觉,老是说很不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