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古典美术刍议学毕业论文(3)
2014-10-12 01:45
导读:其次,尽管中国古典美术是一种历史的遗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面对这份遗存的整全面貌了。其实,尚有许多隐而不显的美或者因为技术的限制
其次,尽管中国古典美术是一种历史的遗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面对这份遗存的整全面貌了。其实,尚有许多隐而不显的美或者因为技术的限制或者因为资金的掣搦甚或因为尚未出土的原因而暂时无以原真地体现出来。譬如,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掘出来的秦始皇兵马俑从一开始就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奇观。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雕塑成为人类雕塑史上的一座绝无仅有的丰碑。但是,西安的秦俑博物馆从今年4月开始展出的1999年3月在秦俑二号坑出土的6尊保护较为完好的彩绘跪射俑中的2尊又将改变人们印象中的兵马俑雕塑是不着色的印象。而且,在5月展出的还有二十多年来出土的唯一一件绿脸陶俑也揭开神秘的面纱,以极为罕见的美把人们带向奇异的境界。其实,兵马俑作为秦始皇的陪葬队伍,在制作之初都是通体彩绘的。只是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们经历了诸如焚毁、坑体倒塌以及山洪的冲刷等,兼之地下多种不利因素的侵蚀,大多数陶俑出土时,其表面的彩绘面几乎已是剥落殆尽,即使有彩绘的残存面,也已经是面目不清,同时一出土就颇难保护,也很快脱落光了。好在十多年来,为了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彩绘秦俑的原貌,两代文物工作者不懈地努力,现在终于有了两种相对可行的保护。一种是用皱缩剂(PEG200)和加固剂(聚二酯乳液)联合处理的固色方法,而且具有出土现场进行保护的工艺特点;另一套则是单体渗透、束辐射固化的保护方法。据报道,2001年11月,"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这一有开创意义的文物保护成果通过了中国国家文物局的鉴定。无疑,一对对多彩多姿,呼之欲出的兵马俑形象无疑会是更加令人兴奋不已的审美对象。
其三,那些出土相对较为完整的艺术品,有不少也是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力所无以企及的美学对象。以在杭州郊区良渚一带出土的玉制艺术品(指以装饰为主要用途而无其他实用性的物品)为例,我们难以想象在新石器尚无金属或钻石工具的年代里,那些规正、精致、典雅的玉器究竟是怎样打磨出来的,同时形制大小不一,造型颇为讲究的各种玉器又究竟是面对什么特殊的心理功能?它们和中华文化的其他形式有怎样的内在联系?这些大概至今都是意味十足的谜,令人回味,同时也让人惊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同样,在上世纪80年代大量出土的四川广汉的三星堆真正是"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1000多件来自地下的美妙绝伦的珍贵艺术品,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其中的一些精品已先后到瑞典、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地巡回展出过,不知令多少观众为之倾倒。三星堆出土的艺术品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罕见的艺术品美到了极致,而且其内涵的精神追求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已远远地越出了我们现有的理智水平,我们难以确切地阐释特定造型的铜铸艺术品。惟其如此,令人们心愈向往之。
当然,中国古典美术的意义远不至此。[9]在总体意义上看,与其说我们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价值已经了然于心,还不如说只看到冰山一角而已。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美术(加上依然会源源不断出土的作品[10])宛如深蓝的大海,吁求我们潜泳其中,却又只让我们经历沧海一粟而已。任何对中国古典美术的轻描淡写,恰恰是无知与迟钝的结果。
三.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似乎津津乐道于古典美术的人总脱不开过时而又封闭的审美趣味与观念。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其实未必准确。因为,一旦我们接触到中国古典,就有可能十分地体悟到一种完全是"世界性"的气度。1996年10月7日至15日出土的400余尊青州龙兴寺石刻佛教造像群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它们所包含的自北魏,历经东魏、北齐、隋、唐、直至北宋年间,其中又以北朝时期的贴金彩绘石造像最吸引学者的注意。这些为数众多但又极为罕见的佛教雕塑使海内外中国美术史的人士为之一振,有不少人由此认为,如果如此登峰造极的雕塑不载入史册,那么,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或世界雕塑史)就显得极不完整了。因而,一个必然的结论就是,务必重写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中国古典美术何止是青州的佛教造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