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学毕业论文(3)

2014-11-25 02:57
导读:3.勇于提出新的见解。学术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永远需要突破陈说、提出新见的勇气。二十一年来,许多研究者坚持“

3.勇于提出新的见解。学术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永远需要突破陈说、提出新见的勇气。二十一年来,许多研究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独立思考,或对陈说提出质疑,或对前人的观点予以发展,或提出新的观点,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例如:八十年代初,有学者根据欧洲叙事文学理论中“从类型化典型到性格化典型”的人物塑造,提出了“《三国》人物是类型化典型的光辉范本”的观点⑥,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对此,一些学者予以驳议,认为“类型化典型”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刘上生先生则进一步提出新的范畴,认为《三国》人物是特征化的艺术形象以至典型,代表了特征化艺术的高峰⑦。这就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应当更好地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争取无愧于的新的成就。

三、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研究史的研究

二十一年来,《三国演义》研究中思想深刻、观点新颖、具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著固然不少,而题目陈旧、内容浮泛、缺乏新意的平平之作也相当多。一些文章,一望而知是“炒冷饭”的货色,作者既无卓异的见解,自然也就谈不上对他人的启示意义。类似情况,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中也普遍存在。平庸之作之所以频频出现,原因当然很复杂:有的是由于思想水平不高,有的是由于学术功力不足,有的是由于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或为了评职称而临时拼凑,或为了取得某次学术会议的入场券而草草应付,或对论题浅尝辄止率尔为文);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缺乏了解。

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在逐步积累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只有充分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才谈得上发展和创新;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前人看得更远。因此,研究任何一个课题,都应该首先把握其研究史,了解别人已经研究了多少,研究到什么程度,有些什么观点,存在哪些问题,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选取适当的研究角度,这是学术界公认的治学之道。如果对一个课题的研究史很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仅凭一时的“读书有感”去闭门造车,往往会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尴尬境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如果对研究史缺乏了解,在论题的选取上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常常是什么“热”就研究什么,什么容易着手就抓住什么,极易形成“炒冷饭”的毛病。当然,这并不是说别人研究过的课题便不能再研究,只要在材料、观点、方法诸方面能够出新,老题目照样可以写出好文章。不过,在思想、艺术功底不足的情况下,论题的重复极易导致内容的重复。反之,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论题,由于研究者不了解研究史,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例如,对于《三国演义》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诗赋谣谚的作用,数十年来仅有寥寥几篇专题论文;对于《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不少论著只是顺带涉及,而专门研究的论文却仅有一两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如果对史缺乏了解,在观点的提炼上往往会有较大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三种情况:一是起点可能偏低,二是思路可能偏窄,三是见解易与他人雷同。例如,对于《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五十年代在“左”的思想下,一些人简单化地斥之为“封建正统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重新讨论,许多学者已经指出:罗贯中之所以“尊刘”,并非简单地因为刘备姓刘(刘表、刘璋也是汉室宗亲,而且家世比刘备显赫得多,却每每遭到嘲笑;汉桓帝、汉灵帝这两个姓刘的皇帝,更是作者鞭挞的对象),而是由于刘备集团一开始就提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口号,为恢复汉家的一统天下而不懈努力,被宋元以来具有民族思想的广大群众所追慕;而这个集团的领袖刘备的“仁”、诸葛亮的“智”、关羽等人的“义”,也都符合广大民众的道德观。罗贯中之所以“贬曹”,是因为曹操作为“奸雄”的典型,常常屠戮百姓,摧残人才;而对曹操统一北方的巨大功业和非凡胆略,则作了肯定性的描写,并未随意贬低。由此可见,“尊刘贬曹”主要反映了广大民众按照“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的标准对封建和封建政治家的评判和选择。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三国》研究界的普遍认同。如果今天的某位研究者仍然用“封建正统思想”来解释《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那最多不过是重复五十年代早已有之的看法,根本谈不上是什么“新观点”了。常常看到一些研究者,费了很大力气写成一篇文章,自以为颇有见解,其实却是在重复别人早已论述过的观点,原因就在于不了解研究的与现状。
上一篇:试论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想来源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