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学毕业论文(4)
2014-11-25 02:57
导读:如果对研究史缺乏了解,又没花足够的功夫去认真掌握原始资料,对事实的陈述就往往会不准确,甚至在一些常识性的上闹 笑话 。例如,在相当长的一段
如果对研究史缺乏了解,又没花足够的功夫去认真掌握原始资料,对事实的陈述就往往会不准确,甚至在一些常识性的上闹
笑话。例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误以为《三国演义》“总共写了400多个人物”,近几十年来出版的几种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小说史,大多如此叙述。我早在1984年就撰文指出:这一说法,来源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的《三国志宗僚》。其实,《三国志宗僚》是根据陈寿的史书《三国志》编列的,其中一些人物,如曹操的几个夫人和大部分儿子,曹丕的几个夫人和大部分儿子,著名文学家阮籍、嵇康等,在《三国演义》中并未出现;反过来,《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如黄巾起义领袖张角兄弟,“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在《三国志宗僚》里也找不到。由此可见,《三国志宗僚》并非小说《三国演义》的人物表,根本不能作为统计《演义》人物的依据。根据毛本《三国演义》初步统计,其中有姓氏的人物就有980多人⑧。遗憾的是,一些研究者既未注意到这篇文章,又未认真核对材料,仍然沿袭过去的错误说法,这就不能不影响其论著的性。有鉴于此,我于1992年再次撰文,进一步指出:《三国志宗僚》共列511人(按:经最近再次复查,其中3人系重复,实应为508人),以往的学者并未仔细点数,只是约莫估计一下,便提出“400多个人物”之说,即使是对《三国志宗僚》而言,也是不准确的。通过《宗僚》与《演义》的对照,可以断定,所谓“《三国演义》总共写了400多个人物”的说法,乃是粗枝大叶的产物,完全是错误的。根据我在《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1989年6月第1版)的《人物》部分所编写的辞条,《演义》总共写了1200多个人物,其中有姓有名的大约1000人,确实是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巨著⑨。这本来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因惰性作怪,竟然成了一个习惯性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希望今后的研究者能引起注意,再不要以讹传讹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重视和加强对研究史的研究,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三国演义》研究的水平。为此,应当逐年整理《三国演义》研究论著索引,系统收集和整理新的研究资料,撰写专门的研究著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路标。
四、积极推进《三国演义》数字化工程
人类正在进入数字化信息,随着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数字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利用计算机和技术开展《三国演义》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亟需面对、急待开拓的重大课题。
在《三国演义》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数字化和计算机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诚然,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但只是把计算机当作写作工具和资料积累工具,用以代替笔和卡片;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上网”,但主要用于互相发送E-mail,查询和传递一些学术信息;而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真正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三国演义》的研究还处于酝酿和起步的阶段。在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课题上,大量分散的手工劳动,不仅多有重复,而且难以避免资料的不完整性和由此带来的思路的狭隘性、结论的片面性和随意性。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将《三国演义》数字化,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研究,以实现研究手段的化、研究的规范化、研究成果的科学化,肯定可以大大加快《三国演义》研究的步伐,在若干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从而使整个研究获得质的飞跃,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的整体质量,推动《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入发展。
根据现有的认识,《三国演义》数字化工程首先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
1.《三国演义》版本数字化。《三国演义》已经出版多种光盘,并已在多家网站上网。但这种光盘版和网络版的《三国演义》,基本上采用通行的毛本标点排印本,仅仅适合一般读者。要利用计算机对《三国演义》进行真正深入、细致的学术研究,就必须将《三国演义》的各种版本全部数字化,这是利用计算机开展《三国演义》研究的前提。只有完成这项基础工程,才能利用计算机开展《三国演义》的各种分析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