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南北朝时代思想对卢思道文学创作的影响(3)
2014-12-26 01:09
导读:其创作却从模仿南人人手,可见北人的文学创作得益于南朝多矣,但是北方学习南方,并不是邯郸学步,而是在保留北人的传统基调之下的一种审美接受。
其创作却从模仿南人人手,可见北人的文学创作得益于南朝多矣,但是北方学习南方,并不是邯郸学步,而是在保留北人的传统基调之下的一种审美接受。比如邢邵在学习南朝文风时,已经有了自我的主见和时地差异的不同文风的观念,其在《萧仁祖集序》中云:“昔潘陆齐轨,不袭建安之风,颜谢同声,遂革太元之气。自汉逮晋,情赏犹不逢谐;江北江南,意制本应相诡。”卢思道、卢循祖对南方诗人亦有自己的看法。《颜氏家训·文章》云:“兰陵萧悫,梁室上黄侯之子,工于篇什。尝有《秋》诗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时人未之赏也。吾爱其萧散,宛然在目。颖川苟仲举,琅邪诸葛汉,亦以为尔。而卢思道之徒,雅所不惬。”颜之推乃北渡之人,对南风早已熟悉和接受,可对于北朝人来说,却对南方的这种萧散意境不是很欣赏。在本书中还有一篇反映南北融合中北方文人对南方来的文人诗作的审美批评:“王籍《人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江南以为文外断绝,物无异议。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至《怀旧志》载于《籍传》。范阳卢循祖,邺下才俊,乃言:‘此不成语,何事于能?’魏收亦然其论。”对南人作品中的这种纤细、清幽风格,北方人多不赞同,显示出北方文人的自立,亦正是这种自立品格,使北方的文学不同于南方的文学,这些文学活动,有的是卢思道直接参与的,有的则是在其同僚、朋友等之间发生的,因其发生在卢思道周围,故对卢思道的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三、文人集团的出现及唱和、批评活动对卢思道的影响
文学的繁荣和昌盛,与文学中心的出现有密切关系,邺城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并且当时已建立了文林馆,文人们可以在那里酬唱附和,甚至发表不同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邢、魏两个派系。邢邵非常推崇沈约,《颜氏家训·文章》记载:“沈隐侯(约)日:‘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邢邵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故而邢邵作诗常模仿沈约,并在当时形成了邢邵为首的模仿沈约派。另一当时的名士魏收,却模仿任防,形成了以魏收为首的仿任防派,二人作为当时师匠成为邺城文学的时俗准则,得到士人公认。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中还云:“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准的,以为师匠。邢赏服沈约而轻任肪,魏爱慕任肪而毁沈约,每于谈宴辞色以之。邺下纷纭,各有朋党。”卢思道师从邢邵,作诗受其影响是不言自明的。当时在文林馆中不仅有卢思道、薛道衡等重要北方作家,亦有来北的南方作家如萧放、萧悫、颜之推等人,他们同为“馆客”,形成了南北文人汇集邺城文林馆的局面,又有了所谓“烟霏雾集”的气象,他们在此品藻人物,商谈诗文创作,耳熏目染日久,就较易提高创作水平、赏析水平。这诚然不独对卢思道有莫大影响,亦对整个北方文学带来了新的风气。而在这个新风气中,受益最深的恐怕就是卢思道了,因为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在北方本土作家中,只有卢思道现存的诗最多,卢思道诗28首,薛道衡2l首,其他诗人只几首而已,而且在主题、内容以及技巧上其他诗人亦是无法与卢思道抗衡,故明代许学夷云:“二三子有齐之季,皆以辞藻著闻,爰历周隋,咸见推重。李称一代俊伟,薛则时之令望。静言扬榷,卢居二子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