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毕业论文怎么写,小编为你提供一篇影

2013-04-27 18:40
导读:硕士毕业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艺术硕士毕业论文怎么写,小编为你提供一篇影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艺术怎么写,小编为你提供一篇影视作品中中国形象

艺术怎么写,小编为你提供一篇影视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的范文,作为您的参考,希望您喜欢!


摘 要: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对塑造国家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宫廷剧中后宫争斗、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影片叙事内容不胜枚举。这种叙事角度虽然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却容易在国外造成一种文化扭曲。当今影视剧中极其流行的宫廷剧,像《宫》、《美人心计》、《步步惊心》这些“穿越剧”很容易让他国对中国文化造成曲解。本文就这一现象,以中国古装宫廷剧为切入点,思考在全球化视野中,如何制作优秀的国产影视剧作品以及建构正确的中国国家形象。

关键词:影视作品;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传播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80-03

一、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国家形象研究,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一个较新的概念。国家形象现在已经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并且将它广泛应用到国家的各种宣传之中,成为一种公关、建立和维护国家良好的形象的工具,但是国家形象并无统一的明确的概念定义,而是随着研究角度的不同,界定各有差异。

对于国家形象的理解,不少人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例如,管文虎提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1]”中国传媒大学的杨伟芬教授提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2]。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国家形象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诸多的观念和看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到底用什么来建立自身的国家形象,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的影视剧产业一直在稳步上升和发展。作为一种文化方式,影视剧可以直观的给予观众视觉的冲击。因此,在文化输出与传播时,影视剧便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然而,近年来,中国的银幕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古装宫廷剧,由于其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口碑,于是大量影片开始跟风,愈演愈烈。在宫廷剧中,最重要的戏码便是后宫女人的争斗、权势的争夺,这依然成为影视剧的惯用手段。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这些影片也不断输出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但我们不禁担忧起来,这样的影片会使得国外人将中国古代社会想象成怎样的一幅社会画卷。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发布)


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很多时候是通过影视作品这一交流工具进行建立的。通过影视剧,中国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能够跃然眼前。中国丰富的文化,对于其他国家的民众是极具吸引力的,它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根基,也是一张最好的名片。然而,如果将“争斗”这一思想不断植入到影片中,通过影视剧,为他们呈现出的是一幅“窝里斗”的社会画卷。这肯定完全曲解了中国原本的国家形象,甚至会影响到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上的构建。

二、他国对中国的国家形象“想象”建构

“人们对一个国家的了解和认识往往不是身临其境直接地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而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甚至网络来获取第二手资料的,他们从这些资料中获取信息,并用自身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加工消化,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完成对该国国家形象的构建。[3]”

一部影视剧会将那个时期的社会缩影通过镜头表现出来,让人可以通过视觉画面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银幕上出现的宫廷剧,一般都会将可能现代出现的故事移植到古代,也就是非常流行的“穿越剧”。“穿越剧”会以某个年代的社会为背景,而可能身处现代社会的人物由于某种特定的时空进入到那个年代中,在这样一种矛盾冲突下,为观众构建了一个想象的社会空间。确实这一形式十分新颖,但这本身就是一种虚构和想象,世界上不会出现真的时空隧道,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毫无逻辑性。当一个现代人进入到与自己时代不符的年代时,矛盾就出现了:封建礼数的不可调和,处事风格的不可逆转等等。然而,更加难以适应的便是,后宫的争斗开始。在《步步惊心》中,四阿哥为了上位,为了权势,不惜放弃对若曦的爱情;后宫的嫔妃为了保全自己,获得皇帝的宠爱,各种勾心斗角的较量就开始大范围的使用,可谓不折手段。人性这时根本就是陪衬,因为要保住自己,必须舍弃他人,有时为了一己私欲,不得不选择更加歹毒的方式。诚然,这样的宫廷剧得到了很好的收视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随后,大批量的后宫剧开始涌现出来,让人目不暇接。但是,这一幅幅后宫争宠、权威争斗的图景传播到外,进入到他国人的眼球之中。虽然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为了争权夺利的事情出现,但是影视作品夸大化地强调刻画。这时,问题就出现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外国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开始构想中国的国家社会的状况。但是通过这些剧集的描画,他们形成了另外一幅中国景象——尔虞我诈、优胜劣汰的中国“压力”社会。这是因为“一国形象的他者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带有文化偏见的社会想象,诚如卡尔窖格所言,‘这种形象的再现根植于个体的无意识,并且确定其外延的方向并了解他人的自我模式,可是说,形象是一种主体间的文化现象,就现实而言,形象是一种变形’。他国人们对种信息进行反序的时候往往有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他们的理解或许是片面,或许是误读。[3]”

三、中国国家形象的表现与曲解

中国的国家形象一般用中国的四个文化符号来表现。第一,龙图腾。第二,中国饮食。第三,中国武术。第四,中国“奇迹”。

龙,即中国龙。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国,龙是强大、进取的意义。“龙”(Dragon)最好被译为“中国龙”(Chinese Dragon)。这样一来,中国会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希望给他国一种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形象,但是由于各个国家语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这种误解也很正常。龙在国外会被误解读为危险、威胁和邪恶的意义。这从另一方面表明,影视作品给他国人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图景构建,然而,充斥着后宫争夺等内容的故事传到他国,必然造成误解。后果也不堪想象。

中国饮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说明了民食的重要,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饮食的重要性。然而,中国人乱吃乱捕动物的现象给国外人一种印象:认为中国是一个“吃老鼠的民族”。这也是一种曲解。其实,中国人早都看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熊胆粉”其实中药中非常重要的一味药,可以强身健体。然而,由于“取熊胆”这一事件,社会上就有人质疑到底该不该取熊胆汁,这就从侧面看出中国人对保护动物的行动已然开始。但是,他国人并没有改变对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传播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获得了很好地收视率与口碑,在这部纪录片中,不仅表现了美味的食品,而且将中国千年来的文化结合了起来,让观众看到了美食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需要影视工作者不断加强与持续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发布)

提到武术,首先我们就会想到中国。武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优秀的文化遗产。武术本身在中国是为了强生健体之用。中华武术,大仁大义为先,武德为上。然而,到了国外,逐渐地就演变成了“搏击”,对抗之意,俨然成为一种暴力文化的象征。这实则是一种扭曲。中国武术之中就有“十禁”一说,其中一禁便是欺弱,而他国人对于中国武术的解读完全违背初衷。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奇迹”一说由来已久,中国的“奇迹”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然而,中国“奇迹”与中国威胁论不时被他国同时提及,这是对于中国形象的完全打压和曲解。

其中,首先他国就认为中国的发展完全是通过破坏环境、盲目开采而来,但是他们没看到中国对于环境保护的行动,而且忽视了自己国家对于环境的掠夺,将这种偏见强加到中国等一批发展中国家身上。其次便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我们能发现在他国购买的东西上都会发现“Made in China”的字样,有的国家就认为中国在“倾销”商品,然而,他们没有看见中国人口多这一事实,中国人有智慧,能够生产出消耗少、价格低的商品,因而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制作地,为世界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再次,劳动力成本低。中国现在的农民工的一直徘徊在1600~1700元左右,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力的廉价。综上,中国的发展有赖于中国人自身的努力,并且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和自身广阔的市场。

然而,这些曲解、误解依然存在,中国的某些影视作品也在推波助澜,让中国在他国人印象中形成一个可怕、邪恶的国度。

四、影视剧中塑造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整理)


汉斯·摩根索说过:“在争夺生存与权力的斗争中,他人对我们的观点、看法同我们的实际情形一样重要、是我们在他人‘心镜’中的形象——哪怕这镜中之像是歪曲的反映,而不是我们原本的样子,决定了我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4]”正是因为这样,需要思考中国如何通过影片来构建自身的国家形象,如何用优秀的电影作品来展现一个个性和共性并存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以及开放自信的国家和民族形象。以下就来探讨一下,中国人应该怎样在影视作品中塑造和解说自己的国家形象。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通过发展和表现本民族的文化来构建中国国家形象。认识本民族文化中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这里所说的“强势文化”指的是本民族特别突出、特别卓越的文化本身;说“弱势文化”并非它不值得一提,而是可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它并不特别突出,或者为世人所熟知,但是这一“弱势文化”仍旧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善于发掘这些“弱势文化”,并且不断进行加工改造,也可能会转变为“强势文化”。只有认识到本民族文化中的这些独特与优势,才能在影视作品中不断体现与传承中国文化的传统与内涵。

其次,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特质,并在国外文化中寻找共同性的文化特质,相互融合。在全球化的趋势下,需要我们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学习国外的文化。通过了解和学习,才能对多种文化符号保持敏感,发掘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深入挖掘文化中符合时代精神、可为国外传播对象接受的元素,有助于更好地传播和提升国家形象。《功夫熊猫》这一影片正是国外借鉴和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武术和中国的国宝——熊猫这两个元素,创作出的动画形象。国外找到了中国与他们国家的共同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范例。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整理)

再次,发挥移情作用。“通过移情,我们是要想象着把自己置身于与别人不同的文化世界并去感受他或她的感受”[5]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在跨文化传播中,移情的重要作用,布鲁梅(Broome)曾经说到,“移情对于人及与跨文化的普遍交流能力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成功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6]。电影作为跨文化交流中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和工具,电影中的文化表现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之下必然会产生移情的效果。长洛维·托马斯、库勃和布雷克也附和了布鲁梅的论述,他们指出:移情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7]。

最后,不断适应不同的文化。适应不同文化就是要我们不断吸收学习他国文化,不断打破文化间的隔阂,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交流。《花木兰》被美国迪斯尼公司翻拍,就表明他国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欣赏,通过吸收我国的文化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收益,值得我们学习。

五、树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国家文化形象

中国影视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实现跨文化传播并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就必须走国际化与地方化、本土化相结合的文化传播道路,一味的迎合西方口味走国际化路线,或者过于偏执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视角都不足以实现如上的抱负。

“如果一部影片只剩下可以容纳国际受众的那些电影文化因素,恰恰使影片失一去文化的稀缺性,电影的文化资本也随之失去它作为信息资本的条件”[8]。梅特·希约特把电影的文化因素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晦涩的难以沟通的电影文化因素;一个是可以转换的电影文化因素;一个本身就是国际化的电影文化因素[9]。这就需要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尝试进入西方文化本体内部把握文化的精神内涵,以此丰富和扩展电影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吸引力,这就是典型的国际化与地方化与本土化结合的策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seac.com )

其实,在中国还有很多优秀的题材可以作为拍摄的文本,比如“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郑和下西洋”传达了一种文化与和平的内涵,如果拍成影视作品,想必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影像作为大众化传播手段,具有传播快、受众广、时效强、形象生动可信的特点。通过好的故事,好的文化传播手段,在博得广泛观众认可的同时,也可以卓有成效地改变着外国观众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通过视听结合的影像作品传播国家形象已然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有效窗口”之一。

在当今中国的影视剧中,剧情与国家形象仍存在形式与内容的不统一,穿越、浮夸、脱节现实等现象仍然严重。古装剧盛行,一方面表明中国大众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好奇与关注,可以在中国观众中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有益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一方面,由于胡编乱造,现在的宫廷剧完全脱离了文化传统的内涵与历史的实际,其着重描画的不是文化,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通过广泛传播到国外,必然会使得国外社会产生误解,有损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的建构。“国家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应在如何展现‘和平崛起、和谐发展’上下功夫,这是国家形象塑造的战略目标所在。[10]”

通过影视作品塑造中国形象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这也将成为影视工作者在全球化语境中艺术创作中的重大使命,这一宏大使命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需要我们影视工作者积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加富有价值的东西,将其呈现在镜头之上。创作者要加强国际性和现代性的创作意识,要以国家营销的意识去塑造国家形象的品牌。大力开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影视作品中真正体现出中国的国家形象,使其更加鲜明与凸出。

(转载自http://zw.NSEeC.cn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成都科技人学出版社,2000.

[2]杨伟芬.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囚际关系[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姜宏敏.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究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对的塑造[D].山东大学,2011.

[4]Hans Morgenthau.Politie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M].New York:Afferd A.Knopf Inc,1985.

[5]S.Ting-Toomey.跨文化交流[M].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9.

[6]B.J.Broome.建亿共享的意义:讲授跨文化传播的关系探究[M].传播教育,1991.

[7]拉里.A.萨默瓦.跨文化传播(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孟建,李亦中主编.冲突 和谐:个球化与亚洲影视/全球化:文化差异与文化资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9]梅特.希约特.丹麦电影与囚际化战略,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学出版社,2000.

[10]张海君.论电视剧中国家形象之塑造——以《八百里洞庭我的家》为例[J].北京:当代电视,2010(7).·

    上一篇:欢迎浏览,科教论文网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毫秒激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