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何(2)
2013-06-09 01:00
导读:二、激发教师的生命动力 教师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 更应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知识分子,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
二、激发教师的生命动力
教师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 更应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知识分子,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看重的不再是物质刺激, 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承认,得到同行和领导的欣赏。校长要善于将学校的目标与教师的愿望融合在一起,为教师搭建好成长平台, 学校的发展依赖教师的这种精神追求。学校的发展如果和教师的利益毫无关系, 那么教师就不可能从学校的发展中得到快乐,也不可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校长应该了解教师的需求和愿望,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给教师创设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 当学校的目标实现时,教师的愿望也得到了实现。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明白为谁而做、为什么这样做时,才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把学校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干,在实施学校目标时,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 学校才会真正成为教职工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居所。
三、创建生命化班级
集体教育萌芽之时,夸美纽斯论证了班级授课的优越性,并乐观的认为,班级将变成快乐的场所,每个学生不拘能量如何,都可以变成一位饱学之士。但是,班级发展到现在,是真的按照夸美纽斯的初衷发展的吗?在当今应试教育盛行的时代, 学生沦为“
机器”,能否顺利通过名目繁多的考试,取得好成绩,成了衡量班级价值和意义的首要标准。
另外,统一的
服装,统一的行为规范,划一的教学,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使他们的个性和特色被束缚,班主任常常以学生听话、班级稳定而自豪,为管住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而得意。教育不仅是为了未来的生活,也是为了现在的生活, 学生在为今后的生活做准备的同时也应该享受现在的生活。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要让这个社会良性发展,必须实施人性化管理,根据生命化育人方略和班级育人原则,班级育人目标不应该是培养学习精英,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生命发展而努力创建生命化班级,把学校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当中,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生命在于运动,班级在于活动。活动是生命化班级的血液,是凝聚生命的摇篮。尽管学生的学习任务重,但我们还是要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周全考虑,在各种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能力。艺体竞技能增强学生的各种兴趣,益智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主题班会能充分修养学生的品行, 而走出教室的活动,更能丰富学生的人生。要以生命教育活动为特色,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好系列活动,班级做到月月有主题, 月月有活动。
四、丰富社区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树,是学校走向成熟最肥沃的土壤。社区文化则可以为学校争取到发展的资源。利用学校独特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区域资源,邀请社会人士、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加入学校领导决策机构, 参与管理学校的发展,成立家长顾问团, 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借外脑发展自己,拓宽学校发展的渠道。 各班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支持班级工作。“家长开放日”、“家校交流栏” 等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与孩子联系的多种形式, 促进了家长素质、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与提高,让学校成为教师和家长学习、交流和精神提炼的文化中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生的生存、生活空问逐渐扩大, 社区成为他们追求校外社会生活的主要立脚点。由此,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区文化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每学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 学校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参与社区的文化宣传活动等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场和图书阔览室、活动室等资源构建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 形成书香校园的同时促进书香社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