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的社(3)
2013-07-03 01:06
导读:(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风和严谨的学风,可以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健康成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风和严谨的学风,可以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应在每个月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专题系列活动,如把四月确定为就业辅导工作月,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一对一的帮扶;五月定为心理健康宣传月,在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开展心理情景剧等文艺表演;九月定为经济困难学生援助月,为新生入学开启绿色通道等。针对学习困难群体,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关心和帮助弱势学生群体的暖流在大学校园无限传递。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弱势群体,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困生”。学校要高度重视和关心“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帮助学生成才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规范化的教育程序,在扶贫、扶智、扶心的基础上,以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为依托,努力构建完善的援助体系,从而激活“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精神动力,最终实现从自省到自立、自信到自强的转变。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欧永美,李湘蓉.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24):57—58.
[2]崔茜.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及行为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