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长一个时期,我国职业中专学校生源及(3)
2013-07-09 01:11
导读:四 中等职业学校教研室,作为学校教学的第一线,它以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集中了各专业教学的骨干力量。他们当中,有的是学校所在地某专业同行中
四
中等职业学校教研室,作为学校教学的第一线,它以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集中了各专业教学的骨干力量。他们当中,有的是学校所在地某专业同行中的佼佼者或专家,有的在同行业中声望很高。中职学校增强其教学管理的职能,有利于发挥其专业的领军作用,有利于借助其学术声望,促进企校合作、工学结合。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研室中,有本校的专职教师、兼课教师,还包括校外聘请的兼职、特聘教师。过去,外聘教师由教务部门出面聘请,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教务部门不一定全面了解外聘教师的情况;二是教务部门聘、教研部门用,形成聘用分离,导致本校教师与外聘教师配合不够协调。现在改由教研室出面聘请,减少了盲目性,实现了聘用统一,便于交流和管理。
强化中职学校教研室教学管理职能,应从以下几髫个方面人手:
1.赋予中职学校教研室专业谋划的职能,使其很好配合学校做好中专学校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的工作,完善专业设置的管理,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
这就要求教研室带领专业教师,面向就业市场,根据国家、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向校领导提出建设符合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的建议,供领导决策。协助建立中等职业中专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预测服务机制,制订和实行专业设置标准,完善专业设置管理,及时更新专业目录,以引导和规范专业建设。
2.赋予中职学校教研室对外拓展教学工作的职能,切实做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作。过去,这项工作是由教务部门负责的,现在改为由教研室牵头,一是密切了教研室与“工”、与“企”的联系,二是强化了“教”与“学”、“学”与“岗”的联系,使“教”和“学”,“学”与“用”紧密结合,有利于形成“学校里学的,正是企业里干的”这样一种学以致用的格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 强化中职学校教研室专业创新的职能,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中职学校教研室应承担推动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的组织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中职学校教研室应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就业管理部门在学校所在地区域开辟就业基地,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基本一致,实现学生所学与所用相统一。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