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引言 苯酚为原生质毒,属高毒物质,水中苯酚含(2)

2013-07-16 01:12
导读: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4-AAP 的用量小于2.0ml 时,曲线趋于平坦,A 缓慢增加;当在2ml 的时候,A 出现了突增现象,到2.5ml 达到一个最大。然而。在4-AAP 的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4-AAP 的用量小于2.0ml 时,曲线趋于平坦,ΔA 缓慢增加;当在2ml 的时候,ΔA 出现了突增现象,到2.5ml 达到一个最大。然而。在4-AAP 的用量大于2.5ml 时曲线急速下降,ΔA 减小。4-AAP 的量为2.5ml 时效果较好,所以选择4-AAP的用量为2.5ml。
  
  2.4 反应温度的影响
  按照上述测定的实验方法,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温度,进行测定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ΔA 呈上升趋势。但在50℃出现了转折,温度再升高,反而使ΔA 下降,当大于60℃时,曲线基本上趋于平缓,这时温度对ΔA 基本上不产生影响。体系表明,温度在45-55℃之间吸光度较大,且比较稳定,故选择50℃为实验温度。
  
  2.5 反应时间的影响
  按照上述测定的实验方法,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反应时间,进行测定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由可以看出,加热时间为3min 时效果最好,所以选3min 为加热时间。
  
  2.6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在上述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改变苯酚的浓度测得△A 与苯酚的浓度的工作曲线,工作曲线。
  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57C-0.0057,相关系数R=0.998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9.69×102l/mol.cm。6 次空白实验求得标准偏差S=0.00125,相对标准偏差为0.438%,进而求出检出限为0.2632ug/ml。
  
  2.7 共存离子的影响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测定10ug/ml 苯酚标准溶液,分别加入不同量常见离子进行实验,控制相对误差在±5%以内,结果发现1000 倍的Na+,Mg2+,Ca2+,NH4+不干扰,金属离子和苯胺可用预蒸馏的方法消除。
  
  2.8 水样分析结果
  取四份水样进行过滤,准确量取5.0ml,按本文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可求出废水中苯酚的浓度,结果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 结论
  
  1.由本试验方法结果可知,微乳液对铁氰化钾氧化4-AAP 的显色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
  2.本文建立的测定微量苯酚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方法,确定了波长为520nm,微乳液的用量为1ml,4-AAP 的用量为2.5ml,温度为50℃,时间为3min 为最佳反应条件。
  3.该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应用于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6 次空白实验求得标准偏差S=0.00125,相对标准偏差为0.438%,检出限为0.2632ug/ml。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高甲友.苯酚-溴酸钾-罗丹明6G 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痕量苯酚[J].冶金分析,2006,26(4):87-88
  [2]赵燕燕,杜光玲,闫宏远等,胶束毛细管电泳在线推扫富集技术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苯酚和硝基苯酚[J].分析实验室,2005,24(8):88-89
  [3]高杰,郑怀礼.废水中痕量苯酚的抑制-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5):385-386
  [4]贾瑞坤,肖锦,李祥容.第九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452
  [5]National Standard of P.R.C(中华人民共和国).GB5749-85,GB7490-87
  [6]YU Ping, GAO Jun-jie, ZHANG Dong, et al. Metallurgical Analysis, 1999, 19(3): 24.
  [7]GAO Jun-jie, YU Ping, SU Hui-dong, BA Shu-hong, SUN Yu-feng.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0, 20(3), 388.
  [8]Wei Qin, Yan Liangguo, Chang Guohua, et al. Talanta, 2003, 59(2): 253.

上一篇:引言 传统的分离和纯化生物产物的方法很多,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