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磷脂脂肪酸技术(Phospholipids fatty acids,简称PLFAs)相结合研究矿区生态系统中AMF 的量以及AMF 的量与土壤生理参数的关系。
考虑到 AMF 种类的丰富多样性,传统的分类方法已难以区别和鉴定,因此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和鉴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同时又由于土壤中真菌生物的多样性,迫切需采用PLFAs 的方法区分AMF 和其他真菌的量,因而两种方法结合进行AMF 种类和质量的研究将成为一种趋势,这将有利于区分矿区生态系统中不同AMF 的量,对于进一步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提供借鉴和帮助。
许多研究证明,在丛枝菌根植物生长的土壤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渗透势都比非菌根植物的土壤有所改善。Miller[22]等研究表明,丛枝菌根菌丝体长度、活性和位置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贺学礼[26]研究发现,有机质含量与AM 真菌孢子密度没有显着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菌丝、泡囊和总定殖率呈正相关,相关研究也表明有机质含量与菌根侵染率、菌根强度、丛枝丰度和丛枝定殖率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3)运用稳定性同位素探针(Stable Isotope Probing,简称SIP)技术研究菌丝在土壤结构中功能和菌丝网在生态系统碳固持中的作用。
SIP 技术是进行碳流示踪的重要工具,而菌丝网由于其功能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群落中不同植物种通过菌丝网连接在一起,地下部的菌丝网调节着地上部各植物种间竞争和资源分配,因此使用SIP 技术进行菌丝和菌丝网的功能研究将是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方向之一。综上所述,菌根由于同时具备研究手段和研究目的的双重功效,必将在未来土壤研究中拥有广阔的前景。Gleixner[27]等采用热解法-气相色谱仪联用质谱分析-同位素比值法联用质谱分(pyrolysis GC/MS-C-IRMS)发现,几丁质热解产物的残留时间为49a 左右,这种极难分解的特性致使AMF 的残留物在土壤中长期累积,积少成多,无形中增加了土壤碳固持。
4 展望
AMF 的研究已成为研究工作者们的热点问题,而且AMF 在矿区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更是重点,其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从而实现其应用价值。
虽然目前对于AMF 在矿区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很多,但是AMF 用于尾矿库生态修复实践仍是一片空白。丛枝菌根真菌有可能成为尾矿生态复垦中的有效方法,对它的应用研究刚刚起步,仍需要对其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工作。目前,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耐性在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相当有限.且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在缓减不同重金属的毒害方面有不同的表现,从尾矿上筛选出耐性丛枝菌根真菌,再应用于尾矿的生态修复,将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修复技术与方法。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