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 社交网络历史
1995 年出现的网站Classmates.com 可以帮助用户保持与他人的联系,被认为是社交网络的雏形,但该网站不允许用户之间直接建立联系,而是依靠就读的学校间接地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这点上说,Classmates并不符合本文关于社交网络的定义。1997 年出现SixDegrees允许朋友之间直接建立联系,是第一个符合本文定义的社交网络。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一些单纯以交友为目的的社交网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Friendster,同时间段的其他社交网络还有Cyworld、Ryze 和LinkedIn 等。2003 年出现的MySpace 提供的功能迎合了用户的需求,迅速发长为最大的社交网络。在随后几年,许多类似MySpace 的社交网络不断涌现,进入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阶段。
在国内,创建于1998 年5 月的中国同学录(5460.net)和Classmates类似,都是以同学数据为基础的校友录网站。2003 年开通的UUZone被认为是国内最早的社交网站。2005 年12 月,校内网(现改名人人网)在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学校开通服务,这是国内首个实名制且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社交网站,其主要用户集中在校园。2012年2 月,开心网成立并迅速在白领用户市场中获得认知,其页面访问量逐渐超过人人网。QQ 无疑是国内乃至全球注册用户数最多的社交网络,作为一款风行的即时聊天工具,QQ 承载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使得所有使用QQ 的用户都存在于一个大的社交网络之中。
近几年,社交网络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研究内容包括社交网络的拓扑分析、社会化推荐(social recommendation)、网络社区发现、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等,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4.1 社交网络拓扑特性分析
当社会网络刚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线的时候,人们希望通过了解社会网络的拓扑特性,和已知的一些网络,例如WWW, Internet 的拓扑结构进行比较。这些比较主要是基于节点度分布,社交网络的网络半径、平均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等 ,来看看社交网络的图结构和非社交网络的图结构有什么不同。有些研究希望通过这些特性分析判断某些应用的性能。例如:有些应用只有在具有很强的局部连通的社交结构的条件才能有效的工作。这就意味着,社交图必须有大量的联系紧密的簇。
分析Facebook 的节点度分布,其分布符合幂律分布。为研究社交网络的网络半径、平均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等特性,依据每个区域network 构建了社交网络图,所有区域network 的平均路径长度都小于6,网络半径或直径相对较低。聚集系数相对于同规模的随机图或随机幂律图具有较高的聚集性。Facebook 中所有network 的同配系数均大于0,说明度值较高的节点之间的互联的概率较大,这些度值较高的、相互连接的节点就形成了小世界网络的骨干网,这使得处于网络边缘的那些高聚集的节点与其它节点之间具有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
4.2 用户行为分析
主要分析了用户访问社交网络过程中的行为,数据来源是用户访问社交网络的HTTP 会话过程数据。文中分析并比较了四种不同社交网络(Facebook, LinkedIn, Hi5,和StudiVZ)的用户访问行为特征。结果表明访问社交网站与其他网站存在不同之处:a)用户容易重复同一个行为;b)用户每次会话过程时间比较长;c)图片目录最受欢迎。除了研究用户访问社交网络的行为外,还研究了各种行为之间转移概率。为验证社交网络拓扑特性与用户交互网络拓扑特性之间的差异,利用facebook 中的数据分别对这两种网络的拓扑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用户交互网络的网络直径显著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