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制等蛋白质、等脂肪、不同碳水化合物(2)
2013-08-22 01:04
导读: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用焚烧法(马福炉中550℃)测定粗灰分。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用焚烧法(马福炉中550℃)测定粗灰分。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采用SPSS 17.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检验,尸<0.05为显著差异。特定生长率= 苤 毳 蝗× oo%;饲料效率= ×lo0%。
2 结果
2.1 碳水化合物的水平对厚唇弱棘蜊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从表2可见:C组厚唇弱棘蜊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D组和E组显著高于A组(P<0.05),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C组厚唇弱棘蜊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D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A组(尸<0.05),与B组和E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问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
2.2 碳水化合物的水平对厚唇弱棘蜊血液中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表3可见:E组厚唇弱棘蜊血浆中总蛋白浓度最低(41.42 g/L),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随着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各组鱼血浆中自蛋白和球蛋白浓度呈上升趋势,其中E组鱼血浆中自蛋白和球蛋白浓度最高,分别达到l7.05g/L和30.73 g/L,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从还可见:E组鱼血浆中血糖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均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上升而增大,E组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E组鱼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D组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
2.3 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厚唇弱棘刍剌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从表4可见:随着碳水化合物水平的上升,各组厚唇弱棘侧血浆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也逐步升高,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鱼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的变化趋势。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 讨论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差 引,但其饲料中应含有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如添加量不足,蛋白质和脂肪就会被分解用于能量供应和合成一些可由碳水化合物衍生而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非必需氨基酸和核酸),造成鱼类代谢紊乱,鱼体消瘦,生长性能下降 。但当鱼类摄食的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过高时,鱼体血糖浓度持续偏高n ,代谢负荷加重 引,同样会导致鱼体的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降低 J。本试验中,C组厚唇弱棘蜊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与同为杂食性的鲤Cyprinus carpio、罗非鱼Aeromonas hydrophila、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gibelio和宝石鲈Scortum barcoo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需求量相近¨卜驯。碳水化合物水平过高影响了厚唇弱棘蜊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可能是由于部分鱼类(如鲤 )肠道中淀粉酶活性不随饲料淀粉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过高的糖水平反而抑制了肠道内氨基酸的吸收和转运,致使饲料效率下降 ,厚唇弱棘蜊可能属于此类。
鱼类血液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机体代谢、营养状况及疾病免疫密切相关 。总蛋白是血浆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物质,其增高主要是血浆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而肝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等易造成总蛋白降低 J。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上升,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血浆中总蛋白浓度显著下降 引。
本试验结果表明,摄食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的厚唇弱棘蜊血浆中总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碳水化合物除满足机体供能外,过量的部分可有限地转化为脂肪微粒,并减少脂肪用于供能的损耗,加大了脂肪的贮存? ;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向脂肪的转化过程中加重了肝脏的负担,造成肝损伤或干细胞被破坏,影响了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功能 ,导致厚唇弱棘蜊血浆中总蛋白降低。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和运输的功能。动物在患所有肝胆疾病时,几乎球蛋白都会增高 。本试验中高碳水化合物组厚唇弱棘俐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虽与其它各组无显著差异,但其数值是最高的,可能是摄食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后,肝胆负担加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