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团体辅导法”的内涵是在“团体辅导”(2)
2013-09-18 01:22
导读:事实上,并不是高校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适合使用团体辅导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事实上,并不是高校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适合使用团体辅导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最一般的教学规律。就教学内容而言,在“基础课”中引入团体辅导法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基础课”是针对“大一”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刚刚进人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能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目前全国统一使用的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将“基础课”设计为1+8,即一个绪论和8个专题,前6个专题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后2个专题主要是法律的内容,虽然全书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那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该书贴近实际,关注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这恰恰为引入团体辅导法,实现课堂教学认知、情感、行为的一体化留下了较大的可操作性的空间。
三、“团体辅导法”能较充分体现“基础课”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规定和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概括国内外学者确立的“团体辅导法”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1)民主性原则。这一原则有助于促使团体内保持轻松的气氛,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它要求团体领导者应以团体普通一员的身份,尊重每一位参加者,与他人平等沟通。
2)普遍性原则。团体成员之所以能受益,是由于在团体活动中能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共同的困惑,成员就会对团体产生归属感,通过团体互动澄清和解决问题。
3)启发、引导性原则。团体辅导的根本任务是助人自助,它要求在同体辅导的过程中,要本着鼓励、启发、引导的态度,倡导个人发表意见,激发成员积极思考,培养成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性原则。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方法种类繁多,领导者应该了解各种理论和方法,根据团体辅导的任务和性质,综合选取有关技术,以达到团体辅导的目标。
5)发展性原则。在团体辅导过程中,领导者要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团体成员的问题,并将这一观点贯穿于团体辅导的全过程。
从目前已发表的研究成果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则主要有:
1)政治性原则。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它强调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感,进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抵御“西化”、“分化”和各种腐朽思想的斗争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2)科学性原则。它要求教学内容要体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
3)引导性原则。它要求教师回答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前有较强的识别力和免疫力。
4)针对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组织教学,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5)实效性原则。它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教学对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类原则相互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团体辅导法与“基础课”各自遵循的教学原则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同之处多于相异之处。其中“基础课”所遵循的5项原则,除政治性原则反映了我国高等学校对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要求外,其他4项原则与团体辅导法遵循的原则基本吻合。特别是团体辅导法的原则,更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强调团体成员之问的相互影响,强调对个体的关注和人本化。由此可见,将团体辅导法引入到“基础课”中来,是对“基础课”教学原则的更好体现,是探索走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窘境的又一重要方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团体辅导法”有利于“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