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卦象审美之维(2)

2013-06-22 01:01
导读:3.2 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及其意义 《周易》卦象美学思想对中国文艺美学有深远影响。尚象及对意象符号的系统运用已成为中国人思维与审美的一种主要方式

    
3.2 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及其意义
《周易》卦象美学思想对中国文艺美学有深远影响。“尚象”及对意象符号的系统运用已成为中国人思维与审美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似已成不争的事实。在笔者看来,《周易》中“观物取象”的思想蕴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诗性思维要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观物取象”思想为审美意象的创造与生成奠定了思维基础,也可以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意象创造的始基。因为在《周易》中,古之卜者因数定象,观象系辞,玩其象辞而判断凶吉,“卦象”或“易象”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虽然最终的统摄因素——天数制约着易象的解说,但凭借易象,人们可以根据自然物象与人文事象间相互倚涉、相类相感的关系去类比、感悟和直觉天机,这样“易象”便具有认识价值和象征功能。当然,这种从本质上是一种象征性意象的“易象”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意象,但“唯象”、“尚象”、“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却自此打开了传统的审美方式之门,“易象”的象征功能、认知作用和对情感价值的初步指涉蕴含着审美意象生成与艺术创造的初始秘密。
由此可见,“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易理原则蕴含着艺术思维的肇始,“易象”作为一种用诗性方式去思考和表达象征性意蕴的意象,蕴含着艺术思维之元——审美意象生成的原初之秘。中国古典审美意境正是遵循“易象”中那“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原初而古朴的艺术生产原理,在审美意象的拓展、流变与升华中得以创造与生成的。
审美之维启示着感性的真理。《周易》运用其特有的卦象和爻象,进行形象思维,取象比类,触类旁通,以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周易》思维模式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启迪作用。天文学家借用之显示星移斗转的周期;历法学家借助之描绘阴阳消长、物候变化的节律;医学、气功借助之总括人天统一的节度;乐律学借助之表志律月损益的法则。易学思维中蕴涵的整体观念、系统原理、序列思维、对称图式、均衡思想、周期循环思想、互补原理、太极观念等,定能使深思熟虑的现代科学家从中得到方法论上的新启示。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之,《周易》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启迪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周易》卦象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周易》的卦象被认为同中国的书法、绘画和工艺造型、文学、音乐舞蹈等形象有着直接或相似的关系,而它的一些基本命题和范畴则被各门艺术理论所征引和解释,如“大和”、“阴阳”、“刚柔”以及“神”、“感”、“文”、“象”、“意”等范畴,并成为从美学上解释各种艺术现象的理论依据。甚至它的个别言词,也因其形象性而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成为激发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从美学角度来分析,它包括了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伦理美,并勾勒了美与自然、美与审美、美与真善等的关系,把自然、真实、光明、秩序、和谐、整一、变易、生化等作为美的基本条件,把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和观念贯穿于整个美学思想之中,对后世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代表儒家或道家的美学思想观念都可以从《周易》中找到他们的思想渊源。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创作的中国特色。通过对《周易》美学思想的探索研究对于继承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和艺术风格、审美思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周易》对于民族审美文化的奠基性作用还表现在一系列审美观念的形成上。《周易》在其深邃的思想体系中,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作出了强有力的引导和规范,从心理原型到心理定势,从审美范畴到艺术媒介,最终形成了系统的审美观念,并且长久地影响着民族成员对审美理想和审美价值的追求,并且在这种持久的追求中得到不断的强化。我们当代的任务和使命是要高扬周易卦象中的人文精神,重织审美之维,使富有东方魅力的卦象美学思想发扬光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结  语
《周易》用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解析世界,可谓中国人的独创。周易卦象之符号美学体系,其对称而富于变化的形式美,对现实世界的象征和变形,充满着神秘。卦象的巫祀性、游戏性、哲思性,无不凝聚着先人们对超越现实、认识宇宙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周易卦象美学思想博大精深,不是一篇论文就能研究得透的。本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在论述中总有一些惶恐,感觉言不尽意,意犹未尽,甚至感觉辞不达意。不管怎样,《周易》卦象给我们的美学启示是非常丰富的。
对待易学一般有两个极端,一是目为妄谈,为异端,排斥攻击,不遗余力。而不知《易》之为书,广大悉备,上自天地之运行,下及百姓所日用,无不弥纶范围于其中。二是夸大易学的作用,将其神秘化,并过分强调其预测性,甚至陷入迷信算卦的泥沼。
明“易”的仁者智者在不懈的传播易道。对易象美学思想的思考应该不失为一种探索易道的一种途径。孔子赞《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是书之所未言者,固当求之于意,意有所未得者,当求之于象,象有所未尽者,当变通之以尽其利,而《易》之道始应用而不穷。《杭辛斋学易笔谈读易杂识》曰: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目光之盘旋,不出于书外一寸,此《易》道之所以终古长夜也夫。 
我们的目的是要古为今用,对周易卦象美学思想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特别是对周易象数美学体系,包括易象美学、易图美学、易数美学,有待专门的研究。

 张其成•易道主干[M]. 中国书店,1999年1月第1版,第2页。
在轴心期时代,古希腊诞生了《荷马史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巨著和巨人,两河流域诞生了希伯莱文化元典——《圣经》,古印度诞生了婆罗门教经典《梵书》、史诗《摩珂婆罗多》、哲学经典《奥义书》、佛教经典,中国则诞生了《易》、《诗》、《书》、《礼》、《春秋》以及《论语》、《老子》等诸子百家的经典。在这些文化经典中只有《周易》是由系统的卦爻符号与阐释性文字构成的。

上一篇:米禁(遏籴)与禁遏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