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现代化的变迁本质上是现代化制度的变迁。对现代化内涵认识的每一次演变都与当时整个民族的信仰选择有关,都是正确的民族信仰支撑的结果,都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下人们的需要。中国现代化一方面要符合国际现代化的一般趋势和理解,另一方面又要保留自己独有的特色,要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使其社会生产力水平接近、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生活达到世界中上等收入水平以上,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化的渐进过程。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改造工程,从经济到社会,从社会到人,从物质到精神,从宏观到微观,都将经历一场现代化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不断地依据变化的国内外情况,依据世界发展的潮流,调整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总结经验,提出适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个过程,不仅是建国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认识的演变过程。现代化的发展是世界性的潮流,现代化的内涵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与此同步的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对现代化内涵的揭示日益丰富,也更加科学,更加合乎中国的国情。
主要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八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薄一波.薄一波文选(一九三七-一九九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1、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2、江泽民.论科学技术[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4、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5、何传启.东方复兴:现代化的三条道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6、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现代化理论、进程与展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王文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从孙中山、毛泽东到邓小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9、张高陵.中共领导人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5月版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