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灾荒引发社会冲突的类型(3)

2013-08-17 01:11
导读:1896年至1898年皖北连续三年灾荒,非旱即涝,如地方士绅呈报皖北奇荒情形谓:自光绪十年(1884年)遭灾后,未甚丰稔。前年(1896年)被水灾,去年二月

1896年至1898年皖北连续三年灾荒,非旱即涝,如地方士绅呈报皖北“奇荒情形”谓:“自光绪十年(1884年)遭灾后,未甚丰稔。前年(1896年)被水灾,去年二月(1897年3月)大雨三旬,水大涨,麦苗下地尽淹,凡田多渍死。六、七、八月大雨,沙淮复大涨,近河之地,两季未收一粒。冈禾复被水渍死。秋冬至春,谷物柴草大贵。每岁麦价制钱三百余文一斗者,今八百文。正月二十四日复连雨四十五日,米谷物价更贵……。加以东西南北皆荒,无处逃亡……三月又大雨,米粮物价比前更大贵……麦后复大歉收,北地苦旱,沙淮大水蛟水与雨水齐涨,一片汪洋,饿死淹死者不计其数。”(52)1898年,“皖北灾况,更甚于往年”,“如此奇灾,即七八十岁人,亦谓从来未有”。连年灾荒,使“涡河两岸十室九饥”,(53) “戊戌年,大歉年,涡河两岸草吃完,国课银粮逼着要”,这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刘朝栋领导的饥民起义的饥荒背景。
刘朝栋为皖北涡阳丹城集西北刘洪庄人,家境贫寒,无以谋生,流落到青町为人佣工,常与丰集盐案邵大法等违禁贩运私盐于涡阳、宿州、毫州、永城间,因劫案为各处追捕,欲置重典,不果。时值涡阳因灾民饥困流散,乱象已呈,如《涡匪纪实》说:“生计愈蹙,民间乏食者,至者山薯叶及榆皮以充饥,然犹不易得,老羸转徙于四方,壮而黠者因相率而为盗,伏莽遍野,抢劫之案,无日无之。” (54)1899年1月7日,刘朝栋、牛汝秀、魏德成等聚集多人,趁曹市集逢集之机,假扮行旅,“潜于市”。正午时分,行人如梭,熙熙攘攘,牛汝秀“突出红旗一面,号于众曰:‘岁饥无食,吾辈且饿毙,刘某起义,何不从之?’市人哄然,应声如雷。遂蜂拥而抢盐栈,以次遍及于各肆店,比出街衢,从其后者已六七百人矣”而后绕龙山、攻涡阳、拔义门,声势大震。“未及十日,众至数万,破名营,据重镇,蔓延二百余里……其势汹汹;几将为发(太平军)捻(捻军)之续矣”,“匪焰日炽,飘忽靡常,皖北各州县以及毗连之江苏徐州、河南归德等属,处处震惊,纷纷告急。若非赶紧捕灭,蔓延横溃,为患何胜言?!”(55)清廷闻讯,急令苏、皖、豫、鲁、直隶等省大吏调集兵勇合力围剿,暴动在17天后即被镇压。

(五)革命党人利用灾荒起义

20世纪初的前十年间,全国各省灾荒不断,随之而来的大批无衣无食的饥民以及日益激烈的“抢米”、“抗捐”等斗争此起彼伏,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灾荒造成社会动荡的有利形势,积极发动会党,吸引饥民群众参加起义。在此以1906年萍浏醴起义为例加以说明。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起义爆发的导火线——百年罕见大水灾
1906年,湘赣边界爆发了震惊全国的萍浏醴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丙午萍浏醴起义记》在谈到这次起义的原因时说,“其起事之动机,则因是年中国中部凶荒。”(56)同盟会会员冯自由在其《革命逸史》中,也把起义原因之一归结为“丙午(清光绪三十二年)吾中国中部凶荒,江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四川东南部,皆陷饥馑,尤以湘、赣两省接壤之萍乡、醴陵、浏阳等数县为甚”。(57)显而易见,当年的灾荒被认为是促使萍浏醴起义爆发的一个导火线。
是年春夏间,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洪水暴涨,湖南全省,江西南部,湖北西部以及四川东南部皆受巨灾。湖南自“一月下旬开始,各地大雨不止,三、四月间,雨势更厉。”(58)有些地区连雨二十余日,长沙一带自“腊底正初,倾盆大雨,连阴至四阅月之久,核计所降(雨量)共英尺二尺二寸半。”(59)以至于洪水横流,“泛滥于衡、永、长、常四府之交。沿岸纵横上下,各居民之生命财产付之一洗,数百里间,汪洋一片。”死者三、四万人,被害者三、四十万人,皆冻馁交侵,四乡乞讨,“此次奇变,为湘省二百余年所未有。”(60)同时,“江西本年自春徂夏,淫雨成灾。……入秋以后,上游各处大雨时行,赣河之水建瓴而下,长江之水倒灌而上,以致南昌各府属滨临河湖一带圩堤田舍,多被冲决淹浸。”(61)萍浏醴一带灾情更加严重,整个浏阳县城被洪水淹没,灾状惨不忍睹。一本通俗的七字唱本:“大水淹得齐屋檐,县城百姓真可怜。拖男带女走不动,踏脚落入在水中。等到救生划子到,河中捞起两脚撬。溺死百姓真无数,夜晚遭水无人救。一涨一消四五天,家家户户绝火烟。”(62)一场大水灾,造成无数房屋、良田被毁,数十万饥民流离失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么多饥饿无着的灾民,无异于堆积在清朝统治殿堂脚下的火药桶,只要一点火星,就足以引发剧烈的爆炸。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革命派利用灾荒宣传起义
要发动一场起义,总要先造成舆论,萍浏醴起义时,革命党人除了揭露清政府的腐朽与反动之外,也利用灾荒大做文章。刘安鼐在其《回忆我的父亲刘揆一》一文中记:“一九○六年长江流域各省大水灾,国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孙中山、黄兴认为形势有利于革命的进行,乃派我的叔父刘道一和蔡绍南等潜返国内,运动新军和湘赣等地会党,酝酿武装起义。……十二月四日,蔡绍南、龚春台、姜守旦等领导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爆发了。”(63)起义军在一份告全国各省人民的檄文中,指出“至今岁洪水横流,滔滔皆是,我同胞因之丧家失业,转徙沟壑者,北跨兖豫,南极江淮;哭声震于郊原,饿殍载于道路,使闻者酸心,见者堕泪,皆莫非天厌胡运,降此厉灾,以示洗污除旧之征。”(64)利用天象示警的预言方式宣传起义。起义发生后,有人在《汉帜》上发表文章,号召各省革命党“响应湘赣革命军”,其中说:“至天时地利,尤为此次最得机势者。……今者虏廷日日苛税,省省摊派,民不聊生,大乱以作。重以今岁沦雨弥月,洪荒千里,饿殍填沟,十数省哀鸿,汹汹欲动。饥民者,历代英雄起事之材料也,如此赋烦岁凶,……各省民皆饥困,已富有被动之性质,倘有人振臂一声,必从者如流。”(65)充分反映了革命派力图利用灾荒以扩展革命的心理,也表明了灾荒的频发为革命派的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上一篇:分析大众文化的界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