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2 学习迁移影响下的中国学生二语词汇发展模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中国学生词汇学习主要限于课堂,课堂上的单词信息加工主要取决于输入材料的性质、学习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及学习策略和兴趣动机等因素。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是新知识加工的基础,包括母语知识和已习得的二语知识。母语知识的作用贯穿于整个二语学习过程。一方面它以概念、意义等形式影响二语接受性知识的加工,同时,它在二语输出的过程中充当学习者思维的工具和判断、分析、推理的中介(郭纯洁、刘芳,1997)。文秋芳、郭纯洁(1998)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并非仅限于目的语输出的结果上,母语的影响还包括它在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母语对二语学习者在认知处理上的影响。因此二语词汇的发展模式应该强调母语的作用。张文忠、吴旭东(2003)的二语词汇发展模式虽然承认母语的影响,但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间接影响的因素。本文认为应该突出母语的作用,把它看作一个直接因素影响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
中国学生由于缺乏外语学习的自然语言环境,所学到的知识被提取和运用的机会少,加上应试教育迫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接受性知识的灌输,学生的接受性知识的发展快于产出性知识的发展。大量接受性词汇得不到活用而成为认知词汇,出现了产接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发展。
学习策略和学生的兴趣是影响认知加工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使大脑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而合适的学习策略能促进单词信息加工和变短时记忆为长期记忆。
当然,二语词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的因素还有很多。这里所说明的仅为主要因素。根据以上的分析,提出迁移影响下的中国学生二语词汇发展模式。见图1
对图1的几点说明:1、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行为是学习个体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基于中国的外语学习环境,学生的语言输入主要来自课堂(包括课本知识、教师言语行为、同伴言语行为等,其中课本知识占主要部分)。学习者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母语及学习者的兴趣、动机、学习策略的影响,一部分知识受到注意并被加工后储存在长期记忆中,通过同化、重组等形式而成为二语词库的一部分;其余部分未进入长时记忆而被遗忘。2、进入二语词汇系统的信息得到不断重复运用的部分逐渐自动化,成为心理词汇,即可以自由运用的词汇,按意义组成网络,除词义外,还有与其他词的关系(桂诗春,1992),也称产出性词汇。没有得到强化的词汇成为认知词汇,即认识但不能自由运用的词汇,一般只知道其核心的意义,也称接受性词汇。3、母语知识系统不但参与信息的注意、加工过程,促进或阻碍新旧信息的联系,而且在词汇的产出中充当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