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其次。要把教学背景知识结合起来。逐渐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且也要培养它们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即站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语言交际。换言之,也就是不仅让学习者熟悉地掌握语言形式,而且让他们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正确、得体的运用语言。尤其是当涉及那些诸如年龄、信仰、婚姻状况和收入之类的所谓“非自由话题”。
再者,在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教学法专家StephenC.Dunnett认为课本编写者应不断的把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注入每一篇课文中。但在以往的甚至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一些教材中。我们经常可以找到中国式的对话.如:
A:What’syourname?(你叫什么名字?)
B:MynallleisWangLing.(我叫王玲。)
A:Howoldlaeyou?(你多大了?)
B:Ia,m19.(我19岁了。)
A: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你家里有几口人?)
B:Thereare4.(有4口人。)
诸如词类的话题就是我们所说的“非自由话题”。也许在课堂上与同学操练时,这样的话题是很平常的,但在同说英语的本族人交流时,向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合适的。尽管学生掌握了绝对正确的语言形式,但用在不当的场合,没有注意到对方的文化习惯,就达不到应有的交际目的,而且。这样会给人以语言不地道的印象。
五、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与阐释我们知道,语言的理解及运用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现象,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要不断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用移情意识。当把语用移情用于言语交际时。学习者必须遵循以下步骤:一、首先要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包括知识、信仰、、习俗、、等;二、通过比较、分析、重复、记忆等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对方的文化;三、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或解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