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语用移情与文学翻译之异化策略(2)

2014-01-26 01:34
导读:二、汉英之异化策略 翻译作为跨交际的桥梁,其过程必然涉及两种文化。周志培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作了大小之划分。翻译中的大文化就是文本整体所反

  二、汉英之异化策略

  翻译作为跨交际的桥梁,其过程必然涉及两种文化。周志培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作了大小之划分。翻译中的大文化就是文本整体所反映的或蕴含的文化。翻译中的小文化(亦称文化因素),是蕴涵在词语或表达法(包括谚语、成语、俗语等)中的文化“¨蚰”,如《浮躁》中的“忙处加楔”、“吃在碗里看在锅里”等所反映出的文化,属于小文化的范畴。文学作品中的小文化,在翻译中可以转换,也可以移植。转换就是以目的语文化所固有的形象去替代原文中的文化形象,转换的结果使原文的文化意象发生了顺应改变,以目的语形象替代源语文化形象的目的在于使译文适应目的语读者,顺应译语文化而被接受,这种替代和调整的翻译策略称之为归化(domestication)。移植则是将源语的文化意象或形式移植到目的语文本中,其结果将使译语的文化由于进入了外来文化因素而产生某种变异,这种变异称之为异化(foreignization)t487),异化的目的在于使目的语读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与母语不同的源语文本中的异域文化意象和相对陌生的表现形式。

  1.异化的必要性

  许建平、张荣曦在论述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周总理陪外宾看《梁祝》。译员向外宾介绍剧情时说了半天客人仍似懂非懂。周总理见状哈哈一笑说道,这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位作者将周总理诙谐机智的谈吐称作是“我国外交译事中的归化杰作”¨解。虽然两部作品都是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但两者的故事情节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却大不相同。从文化交流的目的考虑,以文化中的固有形象替代言中的文化形象,似有不甚贴切之嫌。因为这不但不利于译文读者对汉语文化实质的了解,影响我国本土文化的,而且由于译文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大相径庭,而歪曲了我们的民族形象。两位作者还指出,“以外国读者群体为对象的汉译英则宜走归化之路。理想的汉译英翻译作品应当尽量向英语靠拢,以符合英语语言文化的习惯表达法。”因为“外国读者对中国及其语言文化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如中国读者对外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汉英翻译中被移植进译语的文化因素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对于译文读者可能一时不习惯,但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人也在逐渐了解中国的语言与文化。例如美国的《时代周刊》将毛主席所倡导的“百花齐放”和江主席所提倡的“讲”分别表达为“letahundredlfowersbloom’和‘talkpolitics’。

  翻译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寻求不同文化间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必须是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为基础的融合。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就必须尽最大可能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质和差异性。英汉翻译作为英汉两种文化交际的桥梁,我们不仅对内要“拿来”,要适当吸收一些英语文化的异质成分,对外也要“送去”。季羡林先生说得好,“今天我们的文学也能帮助外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他们不来拿,我们只有‘送去’,这就是我的‘送去主义’。我们的文学要“送去”,而文化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当然也要跟着文学一同送出去。

  罗进德先生指出:对外介绍我国文化,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是信息时代中国上第四次翻译高潮的历史任务。如果我们的汉译英文学翻译一味地走归化之路,我们何以实现我们的“送去主义”,又何以能对外展示中华民族文化之民族特征?因此,文学翻译的汉译英也应该采用英译汉的异化策略,即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尽量采取异化策略,将汉语言的文化特征尽可能移植到目的语英语中去,即尽量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文化的特异形象。从策略上讲,就是将源语与译语的语言符号转换拓展为对该民族文化内涵的移植。这一原则与策略在英汉的翻译实践中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经过努力,这种策略也会在汉译英的翻译中获得成功。因为异化的策略不仅能满足译入语读者接受异域文化的阅读期待,而且也是翻译乃文化交流之桥梁的释然。异化翻译对译入语民族的文化、语言及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各个民族发展史中都是有目共睹的。因为翻译是因民族的发展需要而诞生,自然要以促进民族发展而延续。因此,打破自我封闭,坚持既要“请进来”,还要“送出去”的原则,才是新时期中国翻译及翻译研究的真正使命文化交流是在不同文化的不断碰撞冲突中从陌生逐渐相知,相互理解,相互依存和交融的。

  2.从语用移情的角度看异化的可能性

  孙致礼先生认为,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性问题,基本策略有两种:一是“融化”,一是“活现”阳¨蚰。所谓“融化”,就是一味地用译语的文化品位取代源语的文化品位,如英者Hawks翻译《红楼梦》时把“阿弥陀佛”译成“Godblessmysoul!”,用基督教文化代替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很可能让西方的普通读者认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做法“以假象,假信息蒙骗译文读者”。¨埘。“活现”则要求译者以一种开放、尊重的心态去面对文化的差异性,尽可能地将异域文化的差异性真实地移植到目的语文化之中,使其以“异者”的文化身份出现,并融入译语主体文化之中同生共处。

上一篇:浅谈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