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健词:福娃 译意
论文摘要:围绕“福娃”译名的变化,文章探讨了文化在词汇对外中的重要性,提出应把音译作为一种性译意的手法来对外推介中国文化,同时对音译的具体使用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一、“福娃”的翻译始末
经北京奥组委证实,2005年11月发布的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国际译名“Friendlies”被正式更改,新的英文译名为汉语拼音“Fuwa"。对于“福娃”的初译,翻译界颇不认同,许多人认为“Friendlies”在发音上跟“Friendless''(没有朋友的)雷威易造成误解,或“Friendlie,二Friend(朋友)十lies(说谎)”,容易产生歧义。透过现象看本质,“福娃”初译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空洞," Friendlies”不能体现出“福娃”一词所蕴含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奥运会吉祥物一般以东道主国有代表意义的动物形象为原型,历届奥运会主办国都力图借此盛会向世界展示其民族文化的魅力,精心选择吉祥物及其译名。如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选择海狸作为吉祥物,其译名是“Amik",因为Amik是加拿大阿尔根金族印第安人对海狸的称呼,它代表友谊、耐心、宽容以及勤奋工作;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选择鹰作为吉祥物,它是卡通造型的代表作,以美国星条旗为背景,采用美国的代表色红、白、蓝,并穿着代表美国传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装,其译名是“Sam"。可以看出,任何一届奥运会吉祥物的译名都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译意,而是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植人其中,只有把其放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才会爆发出无穷的活力。“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它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福娃”初译“Friend-lies”体现了福娃所要表达的友谊含义,但其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色却荡然无存。
二、音译与文化传播
众所周知,是、、思想、文化的象征,一定时期的新词新语是一定时期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翻译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是翻译活动的难点,翻译的本质实际上是文化的翻译。随着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新事物、新概念从一国传人另一国,新词语便应运而生,这就产生了不同语言间词语的互借现象。音译由于其可以保留原语的异国情调,避免直译或意译不当导致的文化亏损或语义不全而得到普遍认可,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翻译工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日益频繁,汉英之间词语的互借现象显得尤为突出。汉语中存在大量如按揭(mortgage )、丁克家庭(dink )、房车(mobile bus )、歇斯底里(hysteria )、雪茄( cigar)、沙龙(salon )、台风(typhoon )等借自的外来音译词,这类音译不仅给我国输人了西方的先进思想、现代科技,也引进了西方的灿烂文化,使我国的语言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然而我们要看到:汉英之间词语的互借是不对等的。汉语中的英语音译外来词要远远多于英语中的汉语音译外来词,这里边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英语在近些年已成为国际性语言,英、美文化也随之成为强势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译者误以为汉语已处于弱势地位,对把中国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独特的词汇推介给国际社会缺乏应有的自信。有些译者在翻译汉语独特词语时,担心外国人难以接受,常常“绕道”走,“绕”过丰富的中国文化,以致汉语新词出现时译者总是试图在英语中找到一种对等语或比较接近的译意语,因此才会出现把“气功”译为breathing exerci-ses,“武术”译为martial arts , `粽子”译为pyramid shapeddumpling等现象。实际上这种意译式的译文忽略了翻译中最重要的内容—民族文化,缺乏民族文化内涵底蕴的译词生命力是薄弱的,“福娃”的初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王尔说过:“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文化的交流需要借词的运用,词语借用有助于理解不同民族结构中的深层内蕴。音译作为一种极佳的文化传播翻译方法,在汉语新词的翻译中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的音译源远流长,早在玄类时期,玄类针对音译之文就提出了“五不翻”理论,即生翻不翻,秘密不翻,含多义故不翻,顺古不翻,无故不翻。玄类巧妙运用音译使译本之文、义、音能够与原文吻合。
中国文化充满了智慧性,其语言透射出华夏民族神秘深邃的上古文化形态,富有鲜明的民族性。许多概念含义深刻而广博,即使用现代汉语也往往需要一定的篇幅才能解释清楚,因此,对于我国独有的事物,只有音译才能避免英语读者的不解或误解,可以说音译是保证“信”的重要手段。现代语言学的语用翻译理论也认为,译者如果要表现出原语文化特征,增强译著的异域感,则应尽量译出原文的形象和习惯。由于音译词语义丰富,其在现实生活中也广泛被英语读者所接受、理解,因此相比较breathing exercises,mar-tial arts,英语读者更愿意接受并使用中gong, kongfu。由此可以看出,在翻译诸如“福娃”等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新词时,音译法可称得上是一种艺术性译意的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