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自然科学方法与语言学理论建设(2)

2014-02-10 01:17
导读:上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关于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第三步才是建立理论系统。伽利略强调现象的描述,但是他并不是把已有的数学系统强加在物理世界中

  上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关于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第三步才是建立理论系统。伽利略强调现象的描述,但是他并不是把已有的数学系统强加在物理世界中,而是探讨特定物理现象背后的数量规律。乔姆斯基也很重视把数学应用到学中去,但是他的程序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他是把已有的数学概念和系统移植到语言中去,而不是研究具体语言现象背后的数学问题。由此而导致其理论的重大缺陷。

  自然科学家应该毫不含糊地让自己所提出的假说接受试验的,这不仅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理论取信于人的必要条件。伽利略经过反复试验找出了自由落体的公式:s=gt2/2。由此推出,同高度的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将同时落地。为了让大众信服,他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彻底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念。这种对待自己研究成果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任何高深的理论在事实面前都会变得简单易懂。然而为乔姆斯基辩护者态度却不是如此,当遇到有人批评他们的理论不符合事实时,往往会辩解道:“我的追求跟你们的不一样,我的理论是高深的,直捣人类的心智,因此你不能用具体的语言现象来衡量我的理论;你理解不了我,那是因为你的水平太差。”自上个世纪7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普遍语法的假设以来,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例说明:一个说或者的小孩的天生普遍语法到底是什么样子?又如何代人所谓的“参数”变成了具体的英语或者汉语?而且认知学家所做的独立实验观察也不支持乔氏的假说。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以与其他科学的某些表面相似性而声称自己就是科学的了,都必须接受自己所分析对象的反复检验。

  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二个依据是开普勒的天体运动三定律。新天除了对人们关于宇宙的思想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以外,还有两点伟大的价值:第一,承认自古以来便相信的东西也可能是错的;第二,发现科学真理就是耐心收集事实与大胆猜测相结合,这两点在他的后继者那里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在布拉埃观察的基础上,开普勒提出了天体运动三定律:(1)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在此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从太阳到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3)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可见,开普勒的三大定律也是在耐心收集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之上,然后进行大胆的科学猜测的结果,而且最终还要接受观察事实的检验。牛顿在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和他同时代的科学家共同奋斗的结果。牛顿熟悉伽利略的运动定律,知道行星受一个被吸往太阳的力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力,按照运动第一定律,行星将作直线运动,这个想法许多人都有过。哥白尼、开普勒、胡克、哈雷及其他人在牛顿之前就开始了探索工作,并且有人猜想,太阳对较远的行星的引力一定比较小,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力成反比地减小。但他们的工作仅限于观察和猜测。牛顿在他们观察猜测的基础之上借助微积分的帮助,给出了万有引力的公式:。其中的F表示引力,k是常数,m、m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运用过如此单一化和统一化的方程式来描写如此广大的现象。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公式很容易推出地球上的运动定律,在伽利略的地上物理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运动定律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性还在于,据此而做出的许多科学预测被一次次地证实了。最有名的要算是哈雷的预言和海王星的发现了。哈雷仔细研究了有关彗星的各种记载,根据万有定律推算出彗星出现的规律,他的预言最后被证实了。天文学家阿达姆斯和勒未累分析了天王星的运动的不规则规律,得出结论:这种不规则性是由其他行星的引力而发生的。勒未累根据力学法则计算出这个行星应该位于何处,最后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行星。任何科学规律都应该具有预测性,它的说服力突出地表现在它的预测被证实的时候。

  牛顿发现万有定律的过程有四个特征:一是充分吸收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二是依据自己的观察分析;三是统合了地球和天体两种类型的运动规律;四是据此而提出的科学预测被反复证实。乔姆斯基的理论建设过程不符合上述的任何一个特征。首先,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并不是根据认知心独立观察试验的结果,而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纯粹假想,迄今还没有找到它的生理基础和心理现实,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似有不着边际之感。其次,乔氏把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截然分开,不重视语言应用现象的分析,其理论大部分是纯粹思辨的东西,缺乏证据和说服力。

  第三。乔氏理论在共时现象的分析上似乎勉强可自圆其说。然而对于历时现象则一筹莫展,根本不能把语言中不同领域的规律联系起来。语言现象是任何语言学理论的试金石,因为很多语言规律只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才能展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共时和历时规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历时的事实有助于共时规律的探讨,反之亦然。最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会带来很多结论,如果小孩真的有一个天生的形式语法系统,那么他们在出生时或者出生不久就会创造复杂的句子结构,然后代人参数变成具体的语言。但是小孩的语言发展过程根本不是如此,他们在10个月左右才开始出现独词句,1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双词语。2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复杂的语法现象,他们的语言能力是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对周围世界观察的深入而一步一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看不到任何证据支持所谓的普遍语法的存在。

   [2]    

上一篇:关于词汇检测效度的不足与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