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孟子》中“之”字的用法

2014-02-23 01:02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浅析《孟子》中“之”字的用法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之 动词 连词 兼词 代词 助词

  关键词:之 动词 连词 兼词 代词 助词

  论文摘要:《孟子》成书于战国时期,较鲜明地体现了战国词汇概貌。对《孟子》一书中“之”字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战国词汇的面貌,而且对古代的研究和对后世书面语的发展状况的了解都非常有价值。《孟子》中“之”字随处可见,在对其量化的的基础上,考察“之”字在《孟子》一书中有以下几种用法:即“之”作动词、连词、兼词、代词、助词。
  
  《孟子》是一部溶哲理性和性为一体的先秦经典著作,它的语言明快生动且富有哲理性,而且在古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在《孟子》一书中,“之”字是使用最多的字,据杨伯峻先生在《孟子译注》中考证,光“之”字就出现了1902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之”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又实又虚的词,用法非常的广泛,在《孟子》一书中大都有所体现。
  
  一、“之”作动词、连词、代词、兼词
  
  (一)“之”字作动词,这是其本义,可译为“前往、到……去”。《孟子》一书中“之”作动词,共出现了33次。
  [1]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孟子•告子下》
  [2]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孟子•告子下》
  (二)“之”字作连词,表示并列或联合关系,相当于“与”、“及”。此用法在《孟子》一书中只出现了一次。
  [3]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孟子•万章上》
  “‘之’字作连词的用例只见于先秦,而且数量极少。秦以后不用此用法是为了避免与助词‘之’混淆。”( [2]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之”字作兼词,在《孟子》一书中共出现了9次。
  [4]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孟子•告子下》
  [5]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人畜之池。《孟子•万章上》
  [6]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沦汉,排怀泗而注之江。《孟子•滕文公上》
  (四)“之”字作代词,在《孟子》一书中共出现了848次。
  (1)“之”所指代的对象或事物出现在上下文中或根据文义灵活译出。
  [7]臣闻之胡龁曰。《孟子•梁惠王上》
  [8]“孰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2)“之”字作双宾语的间接宾语,用在动词后,“之”与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同时作动词的宾语,即所谓的双宾语结构。
  [9]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忘。《孟子•梁惠王下》
  [10]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梁惠王下》
  “其中‘之’和后边的成分一起作前面动词‘谓’的宾语,构成‘谓之……’固定格式,一般用它来表示上对事物名称约定俗成的称谓,可译为‘叫做……’等,‘之’所代的对象包含在上文中,可不必译出。” [3]
  (3)“之”字指人,形式上是指第三人称,实际上是指说话者自己,即指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11]人知之,亦嚣嚣。《孟子•尽心上》
  2.“之”字作指示代词。
  [12]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
  (2)“之”字同其他词语一起组成凝固结构,作指示代词,但已经虚化,失去指代作用,用法同于“如何”,可作状语、谓语等。
  [13]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之”字代比较近的事物,作宾语,可译为“这……”。
  [14]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孟子•梁惠王上》
  [15]若固有之。《孟子•尽心上》

[1]   

上一篇:浅谈语义韵律理论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下一篇:没有了